對許多青年學子來說,海外留學已不僅是夢想,而是與職涯規劃緊密結合的實際行動方向。德國憑藉其高性價比的教育體系與友善的移民政策,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學生留學與發展的首選。兩位政大校友、分別在留學規劃及職涯教練領域深耕的專家April與Alisa,自2019年在德國重逢,雖然各自獨立發展,卻在不同領域共同推展台灣學生海外職涯的可能性。
日期:2025-07-07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7-02
編按:本刊接獲年輕讀者投書,倡議「修法投入資本市場的年齡」,希望在家長、老師同意下,現有法令可以鬆綁,讓14歲以上的青少年就可以投入非體力勞動型的人力資本市場,尤其是學習型工作、甚至有條件放寬投入金融投資市場的年齡。依現有勞基法規定,雇主雇用未滿18歲的工作者,都必須提出受雇者法定代理人同意書與年齡證明文件,同時提報申請書;而15歲以上未滿16歲者視為「童工」,除要每日工時不得逾8小時,每周工時不得逾40小時外,也不得在晚間8時至翌日6時之夜間時段工作;而未滿15歲者,原則不得受僱,除已國中畢業或工作環境無礙身心健康並經地方勞工主管機關許可者,才不在此限。投書者林立芯現為大一學生,她指出許多年輕創作者正透過插畫NFT化、影音頻道經營與專欄寫作實踐才藝資本化,卻在帳戶開設、合約簽署、報酬領取等環節受限於制度落後,導致能力與年齡被強行切割。林立芯指出在美國,14歲起即可在保障條件下合法就業,工時與工作內容亦有明確規範。德國與荷蘭更進一步,允許13至15歲的青少年從事課餘「輕量型工作」,呼籲政府該重新思考現有制度。 她提出「1414倡議」,從14歲起逐步開放青少年在特定條件下參與工作、投資與財務規劃,並由制度提供完善的監理與教育配套。
日期:2025-05-22
隨著全球化加速,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不僅擁有最先進的研究機構,還建立了完整的國際學生支持系統,美國高等教育是國際學生眼中,最具吸引力的選擇,也是臺灣學生對海外國家深造的首選。但在臺灣準備申請留學的學生而言,除了陌生的國家地理、人情文化與語言,加上各校申請流程與要求的差異,使整個過程充滿挑戰。
日期:2025-04-16
新加坡政府一向高度重視教育,認為教育能培養價值觀、提升技能、建立國家認同,並促進社會凝聚力。經過60年的努力,新加坡的教育成就屢獲國際讚譽,名列全球前茅。面對人工智慧(AI)科技浪潮與國際局勢變革,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於今年2月11日發表演說,回顧新加坡教育發展歷程,並提出九大教育方針,以應對未來挑戰。
日期:2025-03-02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日前遭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指控,稱其 30 年前並未遵守與前清大校長沈君山捐款 1500 萬元的承諾,相關消息也成為輿論的關注焦點。對此,曹興誠今日( 2 日)在 Facebook 發文公開回應,還原了當年與沈君山下棋捐款的始末,質疑翁曉玲與清大是為了執行統戰事務才對他本人進行「誹謗」。同時,曹興誠也在貼文末尾呼籲,希望民眾以支持大罷免行動的方式,維持台灣社會的良善。
日期:2025-03-02
今天香港的報紙頭版醒目新聞是下週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接見民營企業家,包括馬雲,馬化騰,雷軍,還有這次春晚大秀穿東北大花襖機器人跳舞的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王興興,及這次在Deepseek崛起的梁文鋒。這當中,梁文鋒是1985年生,王興興是90後,他是1990年出生。
日期:2025-02-15
在少子化與人才荒的雙重挑戰下,企業無不絞盡腦汁,祭出各種職場友善方案,成為支援員工有力後盾,特別是針對孕育下一代生命的女性育齡職員,必須從源頭思考,超前部屬健康管理計畫,從生育力檢查到預防勝於治療的卵子冷凍保存,為她保留一線「生」機。當少子化成為新國安危機,偏偏不可逆的年齡又是生育最大障礙,醫界專家與地方創生教母大聲疾呼,企業有責任推動AMH檢測,幫助女性及早掌握生育健康,也躍升為留才新招。
日期:2024-12-25
台積電在國內掀起的半導體人才爭奪戰,早已從台成清交等頂尖大學,擴散至科技大學、私立大學,甚至是技職教育體系。由於台積電執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牛耳,更是先進封裝技術的先行者,各家半導體設備大廠莫不紛紛加碼台灣,還要延攬更多本地人才,而且從非頂大的國立大學到科技大學的人才都要找。不僅如此,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ASM (台灣先藝科技)喊出未來持續擴展台灣員工,「未來三年將實現每年雙位數的人數成長」。日本半導體設備商龍頭東京威力科創則已推出為期兩年的儲備工程師計畫,招募理工科系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以有給職的身分從頭培養起,而且是一邊培訓成為工程師,一邊教授日文,希望兩年後學員可以達到日文檢定N2或N1的水準。
日期: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