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15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5-07-20
產業時事

520內閣有要改組?卓榮泰:沒有這考量「全力做好對美關稅談判」!親曝院會後都和首長們做這件事

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即將就任滿一周年,對於520是否將內閣改組、微調,卓揆周三(5/14)強調「現在沒有在做這個考量」,重申現在應集中全力做好對美關稅談判工作。他強調,若此時提到內閣人事,讓大家心中有不一樣想法,會對關稅談判造成妨礙。卓揆也說明,他當然會觀察每一位部會首長,在過去一年中如何讓其發揮更好,他也會主動與之深入對談,例如在行政院院會後,與部會首長逐一除就各部會問題交換意見,同時也是互相提醒、鼓勵。

日期:2025-05-14

產業時事

與川普對罵就有選票 關稅談判寸步難行 加澳大選 反川普政黨大獲全勝

關稅「解放日」以來,各國人民對川普的反抗情緒提升,陸續表現在選舉傾向上。近期加拿大與澳洲大選皆上演反川黨民調逆轉。接力的亞洲國家,尤其是日本、韓國將成為觀察重點。

日期:2025-05-07

投資理財

台股封關的避險潮 湧向這群被悶住的銀山股

隨著台股將於1月22日(三)封關,投資人緊盯新春開紅盤後的行情走勢,只是近期加權指數跌破季線,市場信心明顯動搖。趨勢演算先鋒管彥博指出,歷史經驗顯示,大盤跌破季均線後通常出現兩種走勢:一是迅速回升至十日均線,二是延續跌勢。

日期:2025-01-17

產業時事

未來半年陷政治真空 餐餐必備食材飆漲數月 從大白菜貴六成 看韓國苦日子進行式

韓國正在上演「地獄朝鮮」實境秀,政治惡鬥、股匯重挫、財閥衰敗、連大白菜價都暴漲六成;不幸的是,韓國政治真空期至少還要半年,政府瀕臨停擺,危機四伏。

日期:2025-01-15

產業時事

全球瞭望》輝達、蘋果、特斯拉明年不再獨領風騷?BMO首席投資師:2025美股輪漲更雨露均霑

包括台積電大客戶輝達(Nvidia)、蘋果、字母(Alphabet)、微軟等科技七雄,明年營收獲利會如何?外資預測,科技巨擘2025年仍將表現亮眼,但領先差距會縮小;整體而言,明年美股牛市可望持續奔馳,但大盤漲幅將趨於正常,不及這兩年的急升20%以上。

日期:2024-11-24

產業時事

總統與青年論壇》賴清德接招!高中生問可以不戰爭?每天睡幾小時?他妙回:全球第二忙的就是台灣總統

《今周刊》今年首度舉辦「總統與青年論壇」,邀請總統賴清德與全國各地高中生面對面交流,吸引31所學校、258名高中生參與。論壇最精采的QA「直球對決」環節,現場學生搶破頭提問,議題面向五花八門,賴清德逐一接招,掀起活動最高潮。

日期:2024-11-16

產業時事

友台參議員盧比歐掌國務院!曾狠批香港、兩度遭中國制裁…他發聲明「執行川普外交政策,美國利益至上」

今周刊編按:2024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陸續公布新內閣成員名單,川普發聲明,任命佛羅里達州參議員、抗中色彩鮮明的盧比歐(Marco Rubio)擔任國務卿。他也發布聲明強調,「身為國務卿,我每天都會努力執行他(川普)的外交政策。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我們將透過實力促進和平,將美國人及美國利益置於一切之上」。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盧比歐曾直言不諱的對中國的新疆、香港政策提出嚴厲批評,在2020年兩度遭北京制裁。盧比歐友台立場鮮明,在2020年時任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與當時還是立委的蕭美琴,以「民間人士」身份訪問華府時,就特別跟盧比歐會面。

日期:2024-11-14

產業時事

「會抹黑、出賣台灣的都是自己人!」謝金河揭台灣和川普互動「最佳時機」:該是台積電上場了

出賣台灣的不會是川普,而是我們自己!該是台積電上場了!今天外電報導很多川普新內閣的名單,像可能是國務卿的Macro Rubio,國家安全顧問的Mike Waltz,聯合國大使Elise Stefanik,及國土安全部部長Kriste Noem,看起來都是強力抗中的政治人物,大家擔心的川普會出賣台灣的議題,應該暫時打住,其實真正會出賣台灣的,都是自己人!

日期:2024-11-13

產業時事

不論誰當首相,一定是跛腳!日本政治不穩定真空期,直到明年7月…石破茂15年來最弱勢首相何去何從?

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撼動了日本政壇,10月27日的眾議院選舉結果令執政的自民黨搖搖欲墜。才剛上任首相不到一個月的石破茂,恐將成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首相。這場政治地震不僅動搖了自民黨長期執政的根基,更可能重塑日本的內政外交版圖。

日期:2024-10-29

產業時事

台塑是排碳大戶,一年碳費有機會從100億大降至10億元?傳產大咖老闆見彭啓明「進來時臉都很臭」 為何他有信心台灣能推動碳費、碳交易制度?

環境部長彭啓明認為,就部分國家行之有年的純粹徵收碳費或碳稅來說,他認為更適合台灣國情、更有助促進台灣走向減碳目標的作法,是建立碳交易的制度。至於政府將推動的碳排放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碳交易),鋼鐵業或石化業等受到影響較大的傳產業來說,這項制度並非只是要收碳稅,更是要鼓勵排碳大戶的減碳作為。彭啓明也提到,已經有141家上市櫃公司在其發布的ESG報告中,承諾要減少碳排,因此他有信心在台灣有機會推動建立碳交易制度及市場。

日期: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