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96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職場生活

新冠疫情又大流行,醫曝一驗7成陽性「這2個月高峰」!300萬劑免費快篩這天起發放、哪裡能領?

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捲土重來,近來確診人數暴增,疾管署指出,將發放300萬劑家用快篩,民眾可在全台2000家診所免費領取,效期最長至明年1月。疾管署預估此波高峰將落在8、9月。但令人擔憂的是,10月、11月進入秋季,屆時疫情又將上升一波。

日期:2024-06-14

產業時事

荒謬的修法改革,每年恐多花千億預算,卻救不了醫療品質 誰讓健保加速崩壞?

(今周刊1434)一套長年扭曲的制度,點燃修法戰火,讓健保改革議題再度喧囂翻騰。走過近30年,我們必須承認,價廉便民的健保,沒有換來更好的醫療品質,改革迫在眉睫,你我必須為健康,做出正確的抉擇。

日期:2024-06-12

職場生活

半百人生 心血管、新陳代謝⋯亮紅燈 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 健檢項目不漏看

健康檢查就是健康的保證!然而,何時該做檢查?又該做什麼樣的檢查?若有預算考量,國健署的免費成人健檢與四癌篩檢,究竟可不可行?

日期:2024-06-05

職場生活

肺部好多黑點,若肺腺癌3個月就掛了…謝金河肺癌篩檢驚魂記!台大權威解析如何自救:免年花百萬抗癌

「有一次有個朋友叫我去照256切,一照以後發現肺部有很多黑點,主治醫師跟我說,如果這個有癌細胞,3個月就掛了,我那時候一聽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最新一集《數字台灣》節目中,分享過去做肺部檢查的驚悚經驗。所幸,後續醫生發現,這些黑點僅代表他早期可能有曾有肺結核病等肺病,導致肺部有結節;但在發生此事件後,謝金河每1、2年就會定期進行檢查。本集節目邀請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分享肺腺癌發生原因以及如何早期篩檢、治療方式。梁永煌表示,《今周刊》在2017年8月5日出刊的封面命題為「最要命的新國病──肺癌」,「我會開始關心這個新國病,是因為有個偶然的機會認識陳主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陳主任說臺灣癌症死亡人數最多的就是肺癌,有新國病的架式」。

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卓榮泰施政報告初登場!宣示首重守護安定公義社會,推動國家希望工程

新任閣揆卓榮泰於週五(5/31)首度赴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及備詢,有大師兄之稱的卓榮泰宣示,政府會首重「五打七安」,守護安定公義的社會,並且推動「國家希望工程」八大施政目標,讓國家繼續向前。以下是卓榮泰針對施政報告初登場的臉書貼文,與報告內容相關資訊:

日期:2024-05-31

職場生活

「保師傅」66歲離世...愛妻王瑞瑤泣:等81天才共眠一夜「高興一下就失去他了」,心臟震顫為何致命?

美食家王瑞瑤與名廚丈夫「保師傅」曾秀保感情甚篤,未料週日(5/26)突傳出曾秀保病逝消息,讓不少粉絲大感震驚,而王瑞瑤也在臉書證實噩耗,表示保師傅因「心室震顫」病逝,悲痛向摯愛喊話:「來生一定要繼續在一起!」

日期:2024-05-29

職場生活

2024 ESG人才永續高峰會 人資長論壇 企業永續經營,定期健檢減少三成以上癌症死亡、提高投資報酬率,勞資雙贏

「健康的員工是企業無形的資產,健康檢查的價值就是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以國人癌症發生率最高的大腸癌,在尚無症狀時透過健檢發現疾病,可降低三五%死亡率,一旦出現嚴重腹瀉、血便時往往已是末期;以女性發生率最高為乳癌為例,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篩出早期癌症,可減少四一%的乳癌死亡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5月8日在《今周刊》主辦的「2024 ESG人才永續高峰會人資長論壇」上如此強調。

日期:2024-05-20

職場生活

美味根源〉作家韓良憶解讀 不妥協的小吃撐起觀光底氣 「甜文化」 來自四百年前的美麗連結

(今周刊1430)府城是個迷人的城市,豐富的文化底蘊之外,更有精采的美食。美食文學作家韓良憶循著歷史的脈絡,穿越百年時空,終於找到那屬於台南獨有甜滋味的源頭。

日期:2024-05-15

職場生活

10年來PM2.5下降,肺癌、中風等4慢性病死亡率跟著降!國衛院:濃度減至12.5效益最大

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台灣空污與健康研究成果,從10年數據發現,全台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下降10.23μg/m3(微克/立方公尺),從2007年的31.7μg/m3,降至2017年的21.47μg/m3。另外,可歸因於PM2.5的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死亡比率也下降,下降4.26%至7.31個百分點。考量心血管疾病的減量健康成本效益分析,國衛院表示,若PM2.5年平均濃度調降至12.5 μg/m3,則減量成本的最大效益可與PM2.5可歸因心肺代謝疾病的疾病損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達到權衡。

日期:2024-05-14

產業時事

連40個月「生不如死」、總人口續跌、僅這縣市持平!不再愛生龍寶寶?兩觀念無解:恐比12年前還少

台灣生育率下探,在大部分老一輩民眾的觀念裡,都會希望家中生個「龍子龍女」,討個吉利,因此也帶動每逢龍年都會有相較其它年更好的生育率。不過,根據內政部4月最新人口統計,出生人數持續低於死亡人數,4月嬰兒出生數1萬人、死亡數1.6萬人,死亡比出生多了5,901人,已連續40個月「生不如死」。回顧過去幾次龍年新生兒數,1988年有34.2萬名新生兒,較前一年多2.8萬;2000年新生兒數為30.5萬人,較前一年增加2.2萬;2012年為22.9萬,比前一年高出3.3萬。有人認為,一是龍寶寶對現在年輕人來說根本不算誘因、年輕人不care生肖;二來就是怕養不起、不想生。以全國來看生死人數,4月只有桃園市持平,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0.04、出生人口只比死亡多了7人,其他縣市則是全盤皆墨。若單以出生率來看,雲林縣的粗出生率為千分之8.22最高,其次是台東縣千分之7.92;而基隆市的出生率僅千分之4.01為全國最低,而人口最大城市新北市則是千分之4.04次低。

日期: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