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短短一個月內,國內就舉行了兩次罷免投票,類似戲碼,未來還可能反覆上演。《憲法》明定的罷免制度應該落實,但必須在還權於民的理想與避免無謂仇恨動員間,重新取得平衡。
日期:2021-02-08
無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6日將投票,藍綠對決態勢升高! 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比照輔選黃金陣容,立委劉世芳、許智傑、邱議瑩等人輪流站台,並深入社區動員反罷免,盼止住罷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的骨牌效應。 不論罷捷理由為何,依照現行選罷法的規範,只要動員極端「25%」反對選民,就能通過罷免門檻,罷免權恐成各黨報復性惡鬥。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憂心,近期罷免動員頻仍,整個社會無法在選舉後穩定下來,民主國家長期處於動員狀態,不利維護民主品質。
日期:2021-02-02
一位沒沒無聞的調查報導製作人,4年前因高舉反抗川普大旗,成為全美政治新星。透過記者視角看遍各地的濫權與不公義後,他決定重返政壇,痛擊他眼中的腐敗體制。
日期:2021-01-13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9日發布聲明,宣布解除美台交往限制;「我宣布取消所有自我施加的限制,行政部門應將國務院先前頒布有關台灣關係的所有聯繫準則,視為無效。」
日期:2021-01-10
美國喬治亞州參議員決選結果出爐!根據CNN等主流美媒報導,代表民主黨參選的華諾克(Raphael Warnock)和歐索夫(Jon Ossoff),確定勝出,等同宣告民主黨可望「全面執政」;而投資人最擔心的加稅、大型科技公司監管趨嚴等利空,恐因此成真,如此一來,屢創新高、氣勢如虹的美股,漲勢要「喊卡」了嗎?
日期:2021-01-07
台灣人民希望國際社會,能夠看到我們對民主價值的堅持,尊重我們的國家認同;並且在國際參與上,給予台灣公平的對待。」二○二○年一月十一日,總統蔡英文在勝選之夜上這麼說。
日期:2020-12-23
這一次美國總統大選因為關係到台海的局勢,導致台灣人特別關心。而因為美國特殊的選舉人團制度,再加上通訊投票的紛擾,使得選舉結果懸而未決,後續恐怕還有選舉訴訟要打,紛擾不會短時間結束。
日期:2020-11-06
2020年9月初,捷克代表團一行89人,包含參議院議長、布拉格市長、議員、企業家等正式訪台,這次捷克代表團訪台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不僅是因為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的政治地位僅次於捷克總統,更重要的是這代表著捷克,乃至於歐洲對中國與台灣的態度轉變。
日期: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