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33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5-07-11
職場生活

83歲蔡瀾病逝,膝下無子女遺產去向引關注,助理回應了…曾說有錢不用是窮鬼,20個豁達金句一次看

今周刊編按:香江四大才子之一蔡瀾傳出週三(6/25)離世,享耆壽83歲,蔡瀾曾任電影製片人、作家,主持多個飲食節目,為香港最著名的美食評論家。蔡瀾助手楊翱在微博公布,「我們敬愛的蔡瀾先生於2025年6月25日,在親友陪同下,於香港養和醫院安詳離世。遵從蔡瀾先生意願,為免叨擾親朋,不設任何儀式,遺體已順利火化。在此感謝各位對蔡瀾先生的關懷。」蔡瀾先前曾透露自己晚年住進尖沙嘴豪華酒店,花費高達百萬台幣的8人團隊照料日常起居,由於膝下無子女,外界相當好奇蔡瀾的遺產去向。對此,他的助理楊翱在微博PO文表示,「蔡瀾先生常説自己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他喜歡發掘新的東西,沒試過的食物,一定會先嘗一口,再作評價,新科技產品一旦面世,就會立即買來研究,這也是讓他一直保持活力的原因」。楊翱強調,「好奇的範疇,僅限於對自己有所提升的知識,而非打聽他人隱私,例如:病情、財產歸屬等」。他表示,花盡心思去探聽別人隱私,已屬於「純八卦」行爲。粵語稱這類人為「八公」、「八婆」。多年來,先生都教導我,少與八公八婆溝通。所以,以後若有人再問起這個問題,我會答你一句:關你屁事。蔡瀾在前年因不慎跌倒,股頸骨摔裂需做手術,出院後出入亦需以輪椅代步,今年4月底傳出蔡瀾身體出現問題要入院,更指病危要入住ICU,但當時蔡瀾助手楊翱澄清,指身體的確有點小毛病但不嚴重,而且正在康復。蔡瀾也在臉書報平安,「說謝謝大家關心,未至於病危,請不必擔心。一笑」蔡瀾一生交遊廣闊,與金庸、倪匡、黃霑並列為香港四大才子,他最有名的除了精於「食」一事外,更因他的豁達人生觀而被大家敬佩。以下為大家找來20句蔡瀾金句,分享他的享樂型人生觀。

日期:2025-06-30

產業時事

陳曉林、南方朔、林正杰、陳婉真、顏文閂離世…圈內追悼:每天關心國家大事卻忘了自己!5人有3共同點

陳曉林、南方朔(王杏慶)、林正杰、陳婉真、顏文閂…這5位文人、出版界、黨外時期重要人士,在今年5-6月接連離世,顏文閂則是在去年12月底逝世,享壽80歲。其中,陳曉林3年前曾做攝護腺癌手術、76歲過世,南方朔78歲肺炎併發症,林正杰73歲肺腺癌,陳婉真75歲三陰性乳癌擴散至肺部,顏文閂80歲晚年曾中風,離世原因則未公開。5位歷史洪流中重要的人物,幾乎都是70多歲離世,未能達到國人平均壽命80.23歲,而他們在表面上看似風格各異,但在台灣的政治與文化領域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且在某些方面展現出共通的特徵。他們的作品或行動,不僅反映個人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思考,也對台灣社會的發展與變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社群平台上也有不少追悼文,認為這幾位重要人士離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他們時刻關心國家大事,卻對自己照顧少了些。

日期:2025-06-17

產業時事

78歲政論家南方朔辭世…他因中美斷交放棄美國獎學金、蔣經國特別召見!被譽為台灣最用功「民間學者」

筆名南方朔的知名詩人作家及政治評論家王杏慶,6月10日下午傳出已在前一天9日下午1時45分離世、享壽78歲,新聞界與政治圈人士聞訊都深感錯愕不捨,不少人感嘆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日期:2025-06-10

職場生活

會存錢的人,為什麼房間都很乾淨?藏在水電瓦斯、電話費帳單的秘密:年薪200萬起的存錢生活宣言

編按:多數理財書都提到:減少無謂支出是存錢的必備條件。懂得如何花錢,是致富的關鍵。從固定支出(如房貸、房租、水電瓦斯、電話費)找線索,減少每個月的支出額,省下的錢就能轉化為積蓄或投資資金。本書作者藤吉豐, 小川真理子引用帕金森定律指出,人們的支出額度會膨脹到剛好花光所有收入。換句話說,只要手頭有錢,就會設法把錢花光。因此,學會「先存後花」很重要,先扣除儲蓄和投資金額,再用剩下的錢生活,避免「有錢就花光」。有錢的關鍵,還在「經常整理家裡」這件小事,藉由乾淨的環境,掌握家中「真正需要的東西」,減少無謂的花錢次數,讓家計更寬裕,進而開始存錢。

日期:2025-05-20

投資理財

買對房,提早退休!9招教你挑對「增值宅」、最省房貸還款術大公開...新手買房全攻略

編按:本書作者將100本理財術暢銷書重點整理成冊,提到「買房」還是「租房」好?其實,這取決於自己的生活型態,包括購入價格、居住人數、房貸借貸額度等,因此不能隨便斷定何者比較划算。買房還要考量「轉售價值」,參考地段、交通、生活機能等9大重點。面對房貸,建議根據自身財務狀況選擇最適合的利率類型(固定、浮動、混合),並搭配「提前還款策略」,才能讓房貸壓力最小化。

日期:2025-05-19

投資理財

20萬定存一年僅4元利息,如何變200萬?公認「有錢人」5個絕對守則:退休就不用為錢煩惱

編按:許多理財書都提到投資的重要,強調光靠工作無法成為有錢人,而把錢存在銀行,還會因為通貨膨脹,導致財富默默縮水。本書作者藤吉豐、小川真理子以日本3大銀行定存一年利息僅0.002%為例,1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0萬元)定存一年,利息只有20日圓(約合新台幣4元)。若投資股票,有可能翻倍、賺10倍。關鍵在於讓錢替你工作,這也是實現快樂退休的關鍵。

日期:2025-05-16

產業時事

從千年歷史的分合,深入剖析普丁執意出兵烏克蘭的原因!

為什麼俄羅斯總統普丁堅持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這場延續三年的衝突,不只是地緣政治的權力競逐,更是他一場扭曲歷史與民族身分的「信仰之戰」。從他親筆撰寫的歷史評論,到反覆強調「俄烏同屬一體」,普丁把過去包裝成現在的正當性。然而真相是,這段歷史,既複雜又充滿裂痕,也讓數百萬烏克蘭人選擇反抗這場被迫的「民族統一」。本文將帶你從千年歷史的分合,深入理解普丁堅持開戰的真正原因。

日期:2025-04-23

投資理財

有錢人的房間長怎樣?不是看格局,是這關鍵細節!搭計程車、吃外食...富人絕不做的7個燒錢壞習慣

編按:從生活小習慣就可以看出你是有錢人還是窮人,以房間來說,撇除空間大小、格局、家具等問題,如果亂到連站的地方都沒有,衣服、食物和垃圾混雜,也很難聯想到那個人有錢。房間如果整齊,就能隨時掌握物品的位置,要用的時候可以省下東翻西找的麻煩,也不會重複購買。從明確管理哪些東西必要、不必要,自然會促成實在的理財觀念,妥善管理必要花費並試圖增加資產。同時,生活中也有許多燒錢的小習慣,例如:搭計程車,天天吃外食,電器沒用時還開著電源,浴缸放好熱水卻沒有蓋上簾子,任由熱水散失溫度,亂買魚、肉等食材,買很多用不到的東西、穿不到的衣服,買了電器卻不看說明書,亂用一通,導致電器比正常壽命更快損壞。這些舉動在無形之中,只會不斷浪費錢,最終走向貧窮。

日期:2025-04-16

投資理財

每月1萬滾出千萬退休金!她35歲才投資「暴力擠錢術」,54歲資產翻4倍:「有剩的錢再買股」是大忌

編按:提到中長期投資策略,本書作者勝間和代則推廣定期定額投資,又名平均成本法,靠時間累積財富,她舉例,每個月在銀行存5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萬1000元),10年可以存6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31萬5000元)。如果使用平均成本法投資,同樣一筆錢則會翻倍,即12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63萬元),20年內會增長至4倍,即24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527萬8000元),30年內則可以增長至8倍,即48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055萬5200元)。她從35歲左右開始投資,到現在54歲,資產已經成長至原先的4倍。至於每個月要投多少錢投資?她則建議以收入的10∼20%為準。而且務必在發薪日當天預先撥出用於投資。存錢的訣竅,在於一開始就當要存下來的這筆錢不存在。假如抱著「錢有剩再投資」的想法,永遠也存不到錢。

日期:2025-04-11

投資理財

股市下跌、心裡七上八下,一跌就賣最虧!為何還要繼續買?打破股價上升就賺錢的迷思:波動大反而賺更多

編按:本書作者勝間和代是經濟評論家,她認為,股市下跌時,正是投資「播種」機會。因為股價持續上漲,幾乎不下跌,導致能購買的股數較少。相較之下,全球股票時而大幅上漲,時而大幅下跌,因此能累積更多持股。股市下跌時,正是開始定期定額中長期投資的最佳時機。儘管最初的半年或1年會持續虧損,但是在下跌時開始投資,才能為將來的龐大獲利鋪路。股市下跌時,千萬不要打開證券帳戶。即使知道未來會轉虧為盈,看到賬面上的虧損還是會讓人心情很差。因此當股市下跌時,乾脆忘掉自己有投資還比較好。

日期: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