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114年國中會考(國中會考2025)週六5/17、週日5/18登場,全國18個考區及中國考場報名人數17萬5247人,週五(5/16)開放看考場,考生倒數24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考場時間細節、考試日程表、要何時到考場,以及盤點考生用品務必不能少。全國試務會提醒,為避免違反試場規則而影響考試結果,考生應於考前熟悉簡章相關規定,考試時遵守試場規則。例如:數學科不得攜帶量角器或附量角器功能的文具;直尺或三角板僅能標有量測用刻度及數字(廠牌標誌除外),惟數字不可有根號。請考生特別注意,以免違規。另外,下列違規處理規定,屬歷年違規事項大宗,請考生特別注意:故意損壞試題本,或於答案卡(卷)上挖補、汙損、折疊者,無論是五科或寫作測驗,均不予計列等級或級分。於考試說明時段內,提前翻開試題本,或提前書寫、畫記、作答,或於考試結束鐘聲響起後仍逾時作答,經監試委員制止一次後停止者,五科記該科違規2點,寫作測驗扣一級分。於考試期間,隨身放置非應試用品(含妨害考試公平之用品,或具有傳輸、通訊、錄影、照相、計算功能或發出聲響之用品),無論是否使用或發出聲響,五科記該科違規2點,寫作測驗扣一級分。教育部特別呼籲,5月17、18日考試期間,請各界避免在考場附近集會、遊行、施工、舉行民俗慶典或體育競賽等活動。倘無法避免,請勿使用麥克風、廣播、擴音器等器材,並降低音量,同時也應維護交通順暢,讓考生順利考試。全國試務會再次提醒所有考生,注意考場位置及交通狀況,儘早出門,並避開周遭活動路線,以免交通壅塞而延誤抵達考場時間。高雄市光華國中宋維哲特別製作114國中會考懶人包,分享給所有準備應戰的學生以及家長,希望讓每位考生都能夠做足準備迎接114年國中會考!
日期:2025-05-17
人工智慧快速發展下,許多任務已轉交給AI執行外,更徹底革新了知識的意義。如何像個創造者一樣學習、培養AI無法取代的判斷認知,將是新時代領導者的必要能力。
日期:2025-04-23
今周刊編按: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日前曾批評108課綱去中國化,近日接受「央視」訪問,也質疑賴清德總統稱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社群平台Threads流傳疑似北一女中校長陳智源3月31日校內3點公告,寫道即日起禁止本校教職員工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屬官方媒體採訪,例如央視。北市教育局證實為校方公告,教育局強調在教育中立下,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權和言論自由,而區桂芝則回應,尊重也遵守,不想造成校長的困擾
日期:2025-04-01
在資訊量爆炸的21世紀,人們獲取新知識的方式不再是跟隨主流媒體的帶領,而是根據個人喜好的演算法來推薦
日期:2025-03-21
英國籍美語補習班老師Liza Milne遭2名國小6年級學生比中指,家長卻毫無作為,讓她憂心孩子未來的發展。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施景中在臉書轉分享該篇文章,他表示,大人不良的身教,深深危害我們的下一代,還是讓這些不良示範回家吃自己吧,不要出來帶壞小孩。
日期:2025-01-10
黑松公司邁入100週年,為落實對環境的承諾及在地關懷的精神,並回饋工廠周邊鄉里,創辦黑松教育基金會,十一年來深耕陪伴68所小學,在桃園推動環境教育課程,也因應世界永續趨勢,擴大計畫,培育國際-在地接軌的校園永續人才。
日期:2025-01-08
今周刊編按:台灣教改30年論壇與新書發表會,在上周六(12/14)下午舉辦,政大前教授、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周祝瑛表示,《臺灣教改三十年》這本書今天出版,教授黃光國已經過世了,「但黃老師依然活在我們的心裡,他仍是當年關懷教改亂象的尖兵」。周祝瑛說心中感觸良深,這活動是長期關注教改亂象的學者面向社會的聯合呼籲並集結成冊,表達對台灣三十年教改的批判與期望。《臺灣教改三十年》由長期關心台灣教育改革的「教改總體檢論壇」(教改論壇)策劃,在12位學者專家的合作下,分別從教改政策、國民教育與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等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檢討與反思。其中涉及「為何教改」、「教改監控機制」、「適性教育」、「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公立大學法人化」、「教師專業」、「品德與公民教育」、「實驗教育」、「全球化與兩岸交流」等重大議題。書中並收錄「黃光國與教改論壇」專章,以此紀念黃光國教授生前對於臺灣教改的憂思與理性批判。附錄中的「1993∼2024歷任教育部長及政策」與「1993∼2024教育改革大事紀」,則為本書所談的議題做背景鋪陳,希望幫助讀者對30年來臺灣教改相關政策與人事變遷,有進一步的認識。
日期:2024-12-17
隨著12年國民教育的推行和108課綱的落實,學校提供了多元學習環境與素養能力的學習,但許多家長仍對孩子面對未來的考試充滿疑慮,擔心是否具備足夠的應試能力。近年來,補習班的需求持續增加,這反映出家長們期望孩子在課後能獲得進一步的學習資源,協助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表現。
日期:2024-11-28
由 Google 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成立、推動的 nDX 台灣新聞數位創新計畫, 日前舉行成果發表會 (Demo Day)。計畫執行機構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特別安排《親子天下》暨《康健》、《報導者》、《科學月刊》、《未來兒童》暨《未來少年》、以及與NOWNews合作的《醫智健康》等機構,與台灣新聞媒體界分享他們執行獲獎專案的成效,內容涵蓋 AI 應用、數位轉型、使用者體驗(UX)、數位營收、個性化內容服務,充分彰顯台灣新聞媒體的轉型努力與創新。
日期:2024-10-29
編按:科學家們預測,不久的將來,石油、煤炭這些目前人們賴以維生的能源,都將被消耗殆盡。97%能源仰賴進口的台灣,卻有著不可多得的天然風場「台灣海峽」,每年造訪的東北季風不僅僅造就了新竹柿餅、炊粉、屏東的洋蔥等獨特的物產,如果能把這每年都能預測的穩定風力轉為電力,則是非常實際的電力挹注。隨著風場的漸進完工,矗立在台灣海峽上一支支高大的風機,已經成為台灣西岸無法忽視的新地景,每每看到這些或近或遠的龐然大物,不禁讓人好奇這些巨大風機是怎麼建造出來的?
日期: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