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疫情期間,有些國家一度暫停糧食出口,引發大家對糧食短缺的擔憂,而且進口冷鏈食品也要防控疫情輸入問題,因此糧食短缺和糧食安全受到大家的關注。
日期:2020-12-29
現今消費型態改變,消費者已越來越重視農產品品質及安全。在產銷履歷制度推動下,透過溯源讓產製過程資訊一目瞭然,並藉由第三方驗證的安全把關,讓更多優良產銷履歷農產品在市場上被看見並用實際消費行動支持優質農產品。
日期:2020-12-04
台灣以農立國,老農常說要看天吃飯,還要常常「巡田水(台語)」,不敢離開自己農園太遠,而人力越來越有限,憂心農業的傳承;新創團隊阿龜微氣候正在結合農業學者研究成果及物聯網工具,讓現代青農(青年農民)在學習農業經驗時,同時可以參照具體數據,讓心裡的尺度更清晰。有經驗的農夫也可以快速反應現在變化越來越劇烈的氣候,而無遠弗屆的雲端數據整合,也讓農企業管理者,不必外出也能掌握旗下各處田園的進度狀況。
日期:2020-10-29
成立於一九九一年的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致力於以投資、融資計畫,帶動歐、亞、非三大洲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創新與產業發展,期望建立開放且永續的市場經濟,致力於實現民主、多元主義的社會價值。 歐銀不只是為重要的區域開發銀行機構,更是與臺灣合作的重要國際組織之一。由於理念相近,臺灣與歐銀長期維持密切合作,歐銀在受援區域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農業、電力與能源、市政與交通基礎建設、資通訊產業,對於臺灣企業而言,皆充滿無限龐大的潛在商機。 本系列報導將詳細介紹歐銀投資計畫運作模式、各項投資重點領域、臺灣與歐銀過去的合作交流成果,以及臺灣企業如何成為計劃夥伴。
日期:2020-09-01
編按:美豬進口即將再度展開談判,面對進口豬肉的壓力,政府、豬農如何凝聚共識、減低衝擊,提升國產畜殖產業競爭力?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台糖前董事長黃育徵特別撰文提出呼籲與建議,期待政府站上制高點,以終為始帶動結構性的產業升級,擬定更前瞻嚴密的長程願景,再回溯到現狀,訂定具體務實的短、中、長期行動計畫。《今周刊》分為上、中、下三期刊出,供各界參考,此為末篇。
日期:2020-03-31
聯合國所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為世界各國與企業經營的指導原則,作為世界公民的一分子,大學如何結合校務發展,實踐永續發展目標?2019大學社會實踐博覽會中,「國際研討會專題演講」邀請到日本國立信州大學副校長中村宗一郎,分享信州大學走入場域教學、實作的經驗。
日期:2020-01-09
史無前例、全台第一個以「農」為主的音樂祭「農人祭」,第二屆以「農人喇D賽」為主題,11月30日(六)於屏東台糖縣民公園熱情開唱,15組音樂人,包含巴奈、八十八顆芭樂籽、血肉果汁機等獨立樂團在國境之南接力上台,為引起大眾關注農業議題辦理的「台灣農業論壇」同步登場,屏東縣吳麗雪副縣長和農委會陳吉仲主委也到場參與,與現場上百名關心農業的民眾交流對台灣農業未來發展看法。
日期:2019-12-02
科技打破地域的藩籬,迎風翱翔天際的無人機除了傳輸影像、監控環境的功能外,現在還能配合醫療或物流需求,即時將救命的藥品與物資迅速地送到偏遠或交通中斷的山區。
日期:2019-11-12
在風土淳美的島嶼之東,池上米、大目釋迦、小米、紅藜、紅烏龍茶等,作物富饒生長。臺東除了有從土地裡長出來的豐盛美味,更多的是山與海之間所孕育出獨特文化之美。動人的故事需要被傳誦,鮮美的農產品需要被行銷,臺東縣政府讓文化與農業互相加值,以文化行銷土地的故事,讓農產品增添溫度,入口也入心;臺東的美味從土地長出翅膀,風行國際,邀請世界品嚐來自臺東的滋味。
日期:201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