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政策益發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近日衛福部也規劃長照3.0,預計將讓腦中風、癌末患者等納入長照政策照顧下。然而,即便長照政策不斷進化,長照缺工的問題依舊存在;另一方面,像是愛滋感染者等人,也往往淪為被照顧政策「漏接」的那一群。
日期:2025-03-26
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政府長照政策進化至三點○。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重點在於「十分鐘生活圈」,讓長者在地安老的需求在開車路程十分鐘內獲得滿足。另展開「托老」服務,建立短期的失能失智長者托顧場所,以及一生一次免費「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日期:2025-02-20
為呼應經濟部中小企業署高齡產業新創計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成立了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並與產學共創處共同執行。不僅結合校友衍生團隊與高齡的專業研發能量,並以本身的產學資源鏈結外部企業及新創,提供新創加速加值、場域實證等資源,實現真正以醫療服務為導向的高齡照護創新突破。
日期:2024-12-24
瓊瑤週三(12/4)辭世,享壽86歲,她留下遺書、在淡水家中輕生。瓊瑤在遺書中提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她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晚間傍晚檢察官會同法醫進行遺體相驗,瓊瑤的兒子、媳婦和助理都到場,相驗於40分鐘後結束,結果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而亡。事實上,瓊瑤曾在2017年在《今周刊》裡讀到的一篇文章《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便決定寫下給兒子和兒媳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希望可以立法《安樂死》,不過若能夠尊嚴死,則是聊勝於無。瓊瑤對於尊嚴死的看法,在丈夫平鑫濤中風又失智、臥床上千天後更加堅定,因為平鑫濤在有意識時,也支持不急救、不插管、不進加護病房,但其子女意見不同,最終瓊瑤選擇妥協,卻也因此痛不欲生。瓊瑤這封「身後事拜託信」給了小孩5個叮嚀,其中之一就是自己已經註記過,最後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全部不要。她更是希望一切從簡:「採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於塵土,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瓊瑤提到的尊嚴死,就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是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專法,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保障自己面臨5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症及其他政府公告重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她希望推動的安樂死,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積極安樂死形同「協助自殺」,目前社會仍沒共識,因此仍以推動「安寧緩和醫療」跟「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主,希望讓民眾生命最後一哩路可以減輕痛苦。
日期:2024-12-05
近年來,對於永續社會的追求,已經成為一種普世價值。鮮有人知的是,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並非單只在環境議題上著力,「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更是永續概念的核心。然而,在政府資源有限的狀況下,究竟該如何接住每一個人?近年越來越多公益機構從「自己人」著手,在政策倡議、大眾推廣的同時,先補上體制的破網,發展出從內而外的照護力量。
日期:2024-11-28
(今周刊1453)超高齡社會迎面而來,不可逆的失智症也如同遺忘海嘯,衝擊台灣的未來。然而,真相卻是,在機構裡,失智長輩依然被約束、被綁在床上、輪椅,而愈綁,他們忘得愈快,最終再也回不到原本的日常。周五晚上,北部一間收容失智者的照護機構,護理長巡房……阿公躺在床上,瘦骨嶙峋、裹著一圈厚紗布的小腿捆著白布條,另一頭綁在床側護欄上;雙手也被用同樣的方式綁住。阿公︰ 幫我解開繩子 。 護理長︰為什麼想解開?阿公︰我想尿尿。護理長︰你有穿尿布。
日期:2024-10-23
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廢巴氏量表呼聲不斷,近期更有立委提案,讓八十歲以上長者直接申請看護移工。然而專家指出,貿然放寬移工申請門檻,恐沒有機制去防堵民眾濫聘移工,帶來兩大隱憂。
日期:2024-06-05
為了替長者建構幸福宜居的環境,市府除了恢復老人健保、辦理老人健康檢查補助等,也持續完善長照、日照、銀髮族緊急救援等服務,以具體的政策照顧長輩。
日期:2024-03-21
2024總統大選倒數74天,選情逐漸白熱化,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獨立參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各陣營持續在各地衝刺選情、拉高聲望。10月最受矚目的便是「藍白合」。國民黨與民眾黨從10/14起正式開始「藍白合」磋商與談判,侯、柯雙方不斷隔空喊話,並由柯文哲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10/30展開首度「政黨協商」會談。此外,中國10月下旬對鴻海富士康集團展開稅務和土地使用調查,引發熱議。郭台銘此後減少出席公開行程,僅在10/29出席「北台灣媽祖文化節」活動,但仍持續透過臉書發表政見或時事見解。隨著各總統參選人競選活動強度、密度都在提升,透過各種場合提出各類政見、政策及其看法,《今周刊》彙整總統參選人9月底至10月期間所提各大領域政見或政策,根據時間軸順序整理,供讀者比較參考。
日期:2023-10-31
提到嘉義縣,許多人會想到的是農業大縣或是台灣糧倉,因過去產業集中於農業發展,導致就業機會不足、青壯年人口外移等挑戰,嘉義縣長翁章梁上任後積極布局無人機產業、科技園區等硬實力,力拼將農業大縣轉型「農工大縣」!
日期: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