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雄家中綠意一片,植物的變化與新生,讓我有難以言喻、美好的療癒感。觀賞家中植栽時,我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植物與麵包發酵過程是一樣的,都需要學會等待。有活力的酵母,麵包一定好吃;同樣的,有活力的生長環境,植物一定洋溢生命力。
日期:2025-02-05
嘉義縣過去為農業大縣,面臨嚴重人口老化及人口外流等問題,不過,在嘉義縣長翁章梁上任後,宣布轉型為「農工大縣」後,嘉義開始有了不一樣的風景,除了以農業為基礎外,也設立科學園區、工業園區,在產業轉型上開始有了長足發展。翁章梁在《今周刊》主辦的「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中指出,嘉義縣老年人口高達21%,甚至有鄉鎮更達28%,成為全國最老的縣市,而嘉義縣每年預算總決算約為230億元,無論經費及資源都相對不足。
日期:2022-06-30
隨著各項5G應用發表,中華電信5G一開台即成為話題焦點。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支持下,中華電信自2018年起成立「5G加速器」,藉由提供技術支援、實驗場域、專家培訓等資源,加速5G產業生態圈成形。為不斷挖掘潛力新創及5G可能的應用,中華電信於9月10日舉辦第二屆5G加速器成果發表會,14組新創團隊涵蓋遠距醫療、智慧農業、電競娛樂等多元應用場景,在各界專家的指導及資源媒合下,期待搶先打造5G的殺手級應用,進而搶攻國內外商機。
日期:2020-10-27
總有朋友問:「每每提到鄉下的田間工作,不管提到哪項農活,你怎麼都做過?」我總是笑著回答:「正是因為家裡窮,無法專門種什麼,所以媽媽只能帶著我四處去幫別人種些什麼。」
日期:2019-11-20
農委會大刀闊斧推行「大糧倉計畫」,鼓勵農民轉作玉米、小麥、黃豆等本土雜糧,希望在二○二○年增加雜糧面積至三萬公頃,以提升台灣糧食自給率。在政策理想的背後,面臨的往往卻是重重困難的推行問題,然而在嘉義縣義竹鄉卻有青年農夫翁育群組成的「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一肩扛起生產者與行銷者的雙重任務,把長久以來斷裂的生產端與行銷端銜接起來,把故鄉的「豆」產業做大,成為有競爭力的高經濟作物,吸引更多青年農夫加入,成為推動地方創生的新力量。
日期:2019-11-12
時序入秋,遠方的山色在金黃稻浪上翻滾,迎面吹拂的微風挾帶著米香氣息,然而站在池上鄉的最高處,放眼望去,身旁的稻穗色澤似乎有點不一樣?原來這款帶有紫黑色的米種,是近兩年種植於池上的新品「黑纖米」。推廣種植黑纖米的源天然創辦人羅永昌表示:「黑纖米,可以為台灣飲食結構帶來改變。」
日期:2019-10-28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十日,穆罕默德.瑞茲文成立自立基金會、一心打造船上的學校「挪亞方舟」,讓孟加拉學者、學生上課不中斷,後又與公益組織廣設「漂浮農田」,教農民種植作物、賺錢養家。
日期:2019-02-20
農委會號稱十年要將農藥使用量減半,但在管制措施的落實面,廟堂與江湖間卻存在著極大差異,販賣證明虛報、產銷模式無法順應安全採收期、市售通路抽檢潛規則⋯⋯在在影響農藥管理的準確度。
日期:2018-06-14
藍昭文與周自強,一個學電機、一個學畜產,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人,在某個進修課程中成為莫逆之交。七年前,藍昭文回到老家繼承父親的土地,沒有農業背景的他找來有農場經驗的周自強討論,那幾年台灣剛開始有人種無花果,周自強便建議:種無花果試試。沒想到這一試,他倆便一頭栽了進去,一做七年還欲罷不能。
日期:2018-04-19
台灣農作物殘留農藥超標事件頻傳,近日是手搖飲料店中鏢,下次恐會是其他蔬果。許多學者專家力推建立植物醫生與農藥處方箋制度,宜蘭與高雄美濃已實驗成功,但中央推動修法過程卻遭遇重重阻力,為什麼?
日期: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