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失智人口已突破35萬人,其中7成為阿茲海默症,衛福部食藥署近日核准2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新藥,而亞東醫院今(23)日施打新藥「欣智樂」全台首針,接受治療者為83歲國畫老師麥張愛華。儘管新藥費用高達150萬元,且僅可「延緩病程」非「根治」,但同樣任職亞東醫院的醫師女兒麥令琴表示,雖然知道這不是「神藥」,但只要能讓媽媽維持現況久一點,「對我們全家來說就是值得的!」
日期:2025-06-23
第八屆《今周刊》「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6月19日邁入第二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籌備院長張坤正以「AI賦能 打造智慧醫療大健康生態圈」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日期:2025-06-19
(今周刊1487)整體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台壽與政大商學院最新調查顯示,民眾大多對退休金規畫缺乏信心。IMF前經濟學家根據其在台灣的觀察,建議利用多元配置來抵禦通膨並分散風險。
日期:2025-06-18
老牌藥廠永信靠「修剪學」調整日本、美國市場的通路策略,並投入動物藥新事業,交出獲利史上新高的好成績,帶動市值創下10年新高。
日期:2025-06-18
行動電源為現代人日常不可或缺的3C配件,但使用不當或選購劣質產品,恐引發安全危機。一名女子購買網紅代言的行動電源在充電時突然起火,貼文隨即引來自稱消防員的網友留言,指該產品是內建插頭式設計,插頭離鋰電池過近,屬高風險結構,易引起發熱、短路、變形而起火,強調自己絕對不會購買。
日期:2025-06-16
「牛奶針」一詞近來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名女模因施打俗稱「牛奶針」的助眠藥劑點滴後,陷入昏迷在加護病房搶救19日,家屬週四(6/12)決定拔管。據了解,牛奶針使人喪命的事件早已非首例,就連流行樂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也是因施打牛奶針造成呼吸抑制、缺氧而死亡,台灣在去(2024)年底也有民眾因進行醫美療程施打牛奶針最終不治。究竟俗稱「牛奶針」的異丙酚(Propofol)是什麼?它又有哪些副作用及潛在風險?哪些人不適合打牛奶針?《今周刊》本文彙整麻醉科醫師說法,讓讀者一次瞭解。
日期:2025-06-13
隨著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快速普及,「AI代理人(AI agents)」的概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竄紅於科技與產業界。這股風潮不僅吸引了無數創新者與投資者的目光,也催生了許多聲稱具備「代理人能力」的產品與服務。
日期:2025-06-13
鑒於醫療人力流失問題日益嚴重,五大全國醫療團體聯合強烈支持政府採取實際行動,審慎檢討現行稅制對醫院主治醫師之影響,針對值班與加班費提供適度稅務優惠,以穩定急重難罕症醫療人力、確保國民健康照護品質。
日期:2025-06-13
編按:很多人買了醫療險、意外險,年年繳那麼多錢,卻從沒申請過理賠,難免覺得白花錢,甚至有人說所說被保險公司「割韭菜」。本書作者謝宗博坦言,每年收到保費帳單時,也會心疼那筆「白繳」的錢。但作者指出,保險像是安全網,用來減少風險來臨的衝擊,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重病、意外的龐大開銷。像「賭王」何鴻燊的醫藥費就花54億港幣(約合新台幣54億4350萬元)天價,普通人怎麼負擔得起?所以白繳這筆錢證明厄運沒有降臨,也對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日期:2025-06-13
重大死傷車禍憾事一再上演,交通學界呼籲從汽機車強制險著手,導正駕駛行為。但時隔3年重啟研議的強制險,改革力道卻不足,恐怕難對高風險駕駛發揮嚇阻作用。
日期: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