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72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31
產業時事

中研院士胡勝正強力推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柏南克,勇氣底下的啟示

行動需要勇氣,更需要創意、專業、協調與溝通。

日期:2022-12-30

產業時事

半小時前還和主管通電話…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在美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

浩鼎生技(4174)董事長暨創辦人張念慈於台灣時間12/29上午,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因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消息傳出各界震驚。張家三兄弟都是「生技界聞人」,張念慈排行老大,與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博士後研究時,緊臨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的實驗室,兩人變成莫逆之交,到後來成立浩鼎後進一步產學合作。張家老二張念中是美國生物統計公司主管,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高度互動;老三張念原則台大化工系畢業,後來赴美華盛頓大學取得化工博士,現為中裕董事長。

日期:2022-12-29

產業時事

台日合作再添一樁!陽明交大、京都大學結盟 以台灣先進半導體技術協助幹細胞量產

台日結盟不只在半導體晶圓代工,還將把台灣獨強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延伸到生技領域。日前我主持的《陽明交大幫幫忙》節目,邀請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前陽明校長郭旭崧、前交大校長張懋中三位重量級來賓,分享陽明交大與京都大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合作研發自動化的幹細胞製備技術。

日期:2022-12-26

產業時事

為何經濟成長薪資卻凍漲?台灣GDP太依賴「3件事」,讓你看得到財富但吃不到…

2021年,台灣無論外貿、投資或消費,皆表現亮眼,帶動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突破6%,創11年來新高;然而,受俄烏戰爭爆發、通膨高漲,以及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啟動升息循環等因素影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預測值,不僅遠低於去年,估計2023年,仍會繼續面臨下行風險。

日期:2022-12-22

產業時事

2050淨零新焦點:邁向以人為本的公正轉型 富邦全球化講堂攜手臺大風險中心加速淨零轉型

在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之後,富邦攜手臺大風險中心舉辦全球化講堂,直指產官學界需正視2050淨零轉型的公正性,共促臺灣社會邁向永續未來。

日期:2022-12-22

產業時事

什麼新科技「驚動」前友達總座九年後重出江湖 石化龍頭台塑也要找清大一起研發? 聽聽中研院上個月怎麼說

前面板一哥友達總經理陳來助2013年卸任後,一直投入企業二代大學、台灣數位企業總會、青年創業輔導,以及外界知曉的鳳梨酥名牌「微熱山丘」工作。2021年3月,他在竹北成立了台灣鈣鈦礦公司、親任董事長,投入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研發及量產,也就是與公司同名的鈣鈦礦電池。今年11月,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與台塑公司董事長林健男,簽約成立台塑清華聯合研發中心,全面展開人工智慧、環保製程、新型材料、綠色能源等多項合作研發,協助台塑研發對地球更友善的環保製程、更具競爭力產品,研發項目之一就是新一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什麼是鈣鈦礦電池?它跟現有太陽能電池有哪裡不同?

日期:2022-12-22

產業時事

全球經濟40年來最疲軟!2023年「通膨+衰退」暴力升息的苦果終將自食:台灣只會比今年差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必須將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以應對更長期的通膨……;而這會讓『軟著陸』的空間縮小!」美東時間12月14日,在結束了2022年最後一場利率決策會議後,聯準會主席鮑爾如此公開表示。

日期:2022-12-21

產業時事

全球經濟40年來最疲軟!2023年「通膨+衰退」暴力升息的苦果終將自食:台灣只會比今年差

展望2023年,在通膨與衰退的雙風暴下,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將經歷不同型態的「試煉」,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乃至台灣,都有各自的難題與挑戰要面對。但,在充滿考驗的「試煉之年」中,仍不乏一絲轉機。如果這些轉機成就的條件能夠達成,2023年相對滯悶的全球經濟,或有望提前迎來曙光。

日期:2022-12-21

財經時事

吳欣盈提金流能改變世界!歐盟碳費破兩千,台灣收多少…台灣修法拚減碳,仍有3爭議待解

歐盟各國和歐洲議會於12/13達成臨時協議,確定碳邊境調整措施(CBAM)將於2023年10月逐步實施,台灣環保署去年也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以碳費收取機制鼓勵企業減排。但這部攸關台灣減碳轉型的重要法案,周五(12/16)再度於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朝野協商,卻有3大重點遭到外界批評。

日期:2022-12-16

職場生活

活到200歲是什麼「境界」?上騰生技董座張鴻仁:想了解長壽逆齡,這本書值得一讀

本文作者:張鴻仁/上騰生技顧問公司董事長、前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這是一本寫長壽與逆齡的「未來書」,光看書名,就值得一讀,更何況書中的一個重要章節,講到「精準醫學」的奇蹟,主角是哈佛大學兒童醫院的主治醫師游維文 (Timothy Yu),他在2021年7月舉行的生技月,請來了一位貴賓,分享他如何以10個月的時間,製造出一顆新藥,救了一個得了巴登氏症的可愛小女孩—米拉。這是現代精準醫學的重大突破。

日期: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