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0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為自由並肩作戰 五色星部族捍衛以色列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本古里昂宣布國名「以色列」。第二天,阿拉伯七國聯軍對以色列開戰。除號召全球猶太人,本古里昂也向住在拿撒勒的「德魯茲人」尋求合作,雙方從此並肩作戰至今。

日期:2023-11-22

產業時事

太陽能維運龍頭聚恆以人為本 讓永續綠能持之以恆

太陽能發電是臺灣2050年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聚恆科技是國內老字號太陽能系統、建造與開發一條龍服務EPC大廠,累積20年經驗能量,完成國內系統電廠總裝置突破350MW,也將觸角延伸至東南亞、日本。董事長周恒豪白手起家,秉持以人為本理念,兼顧利害關係人權益,推出業界唯一雙保政策,提供投資人20年保固、保證發電量,用好口碑讓永續綠能持之以恆。

日期:2023-10-11

安居好室 有願景的公益未來

社會住宅8年20萬戶明年可達標,實現居住正義!花敬群哽咽:政府絕對對得起社會

國家住都中心主辦、首場以全台灣社會住宅為主題的展覽—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週六(9/23)於松山文創園區開幕。內政部政務次長暨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致詞時,看到在場早年一起為居住正義拚搏的夥伴,忍不住激動哽咽說,「政府絕對對得起社會!」目前直接興建的社會住宅8.6萬戶,包租代管8萬戶,合計約16萬戶,明年底達成20萬戶目標應毫無疑慮。

日期:2023-09-23

產業時事

敢在筆電巔峰時攻AI冷灶23年,窮僑生變新首富  林百里攀峰之路

(今周刊1387)今年以來,全球AI概念大爆發,廣達股價因而創下23年來最高,林百里也因此躍居為台灣新首富。秉持著「烏龜哲學」的林百里,23年來是如何堅持自己對雲端與AI的願景,領導廣達前進?

日期:2023-07-19

保險稅制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南山人壽攜手愛奇兒家庭,一同守護海洋、守護美好未來

假日的花蓮七星潭是遊客時常駐足的海灘,在母親節前夕的周末,這裡有一場不一樣的淨灘活動!由逾40位花蓮在地的南山業務夥伴與家屬攜手「台灣得勝者棒球聯盟」的孩子及家長共同守護海洋,不僅還給七星潭美麗風貌,更讓這群愛奇兒孩子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也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南山人壽期許,未來能持續與更多外部組織或團體合作,共同倡議推動公益行動,為台灣守護永續環境,還給孩子們一個乾淨美好的未來。

日期:2023-05-10

職場生活

60歲結束37年飛行生涯,機長父親用退休教會我的工作真諦:再奪目的工作也只是為了最愛的家人

我的美國爸爸是一名機師,60 歲就屆齡退休,已經離開波音747 的機長室25 年了。他一直都在聯合航空工作,屆滿60歲之後,他在1990 年5 月的某一天完成了職業生涯的最後一趟飛行。從東京成田機場出發往紐澤西紐華克的直飛航班,結束37 年的機長生涯。

日期:2023-03-23

產業時事

國際資安考量 產業機會之窗大開 無人機迎抗紅鏈契機 經緯航太領國家隊起飛

在烏克蘭戰場上,無人機優異的不對稱作戰能力改變了戰爭面貌,台灣無人機國家隊業已成形,領頭羊廠商經緯航太也在軍用無人機領域奪得先機。

日期:2023-03-22

產業時事

「13年前一筆50萬捐款,成我們救命錢」!她憶陳建仁夫婦暖舉:請給蹚政治渾水的他多點祝福

接任行政院長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即將上任,週日(1/29)公布第三波內閣名單,以「傾聽民意、為人民做事,台灣越來越好」做為新團隊的工作期許。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周涵君在臉書寫下「我所認識的大仁哥」一文,詳述陳建仁不為人知捐善款的事蹟。周涵君回憶,在「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剛成立之初,曾獲得陳建仁夫婦一筆50萬的捐款,當時他謙卑地說:「這筆研究獎金本來就不在我們的預料之中,既是天主給的,我們一毛都不能要,我和太太已經決定要將它們全數捐出去。」為何會提筆寫這下這篇陳建仁捐款的文章?周涵君解釋,「的確經過幾番掙扎,因為不知道會不會為文裡的主角帶來困擾;但不寫,我心裡總覺得很不平安。」他表示,陳建仁夫婦一直是利伯他茲的恩人,也很心疼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和委屈,「說實在的,好不容易熬過癌症的折騰,都已經70歲了,有哪個傻瓜願意在這個時刻去蹚政治渾水!」「看多了人世上的紛紛擾擾,身在這多難之際,好期盼我們能夠放下對立與攻訐,給未來的閣揆多些祝福與鼓勵」。以下為周涵君臉書全文:

日期:2023-01-29

產業時事

20天2.5億人染疫後,中國1/8起取消入境隔離管制…紐時:過去3年努力和犧牲是在幹嘛?

今周刊編按:近日一份中國國家衛健委會議紀要在網路上流傳,內容指出全中國光是12/20,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逼近 3700 萬人,而20天內累計感染近逼2.5億人,占總人口的17.56%。路透社報導,北京殯儀館傳出火化預約時間已排到明年1月,中國公告每日的確診數字也被國際社會質疑「蓋牌疫情」,因為各地預測的確診人數都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究竟每天有多少人染疫,仍然是個謎團。如今中國國家衛健委卻宣布,自明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採取包括隔離等檢疫管理措施、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降級為「乙類乙管」,更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紐約時報作者EVA RAMMELOO寫道,為了實現「新冠清零」目標忍受了這麼多焦慮,讓生活受到這麼多擾亂之後,中國人還得面對病毒,只不過是舊的恐懼被新的恐懼取代了而已。「除了口罩和消毒劑,他們現在還得去搶購止痛藥和感冒藥,為不斷增長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做準備」,也許不少人會死於病毒。無論出現哪種情況,感嘆過去3年的努力和犧牲都是為了什麼呢?

日期:2022-12-27

產業時事

元太董事長 苦17年熬出電子紙盛世 李政昊

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最終等到薛平貴的歸來;隸屬永豐餘集團的電子紙廠元太則是等了十七年,才在二○二二年,迎來一個屬於它的新盛世。

日期: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