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搜尋條件:務農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400項結果
搜尋日期:
職場生活

黑手師傅與快樂茶農

性格樂天且熱情的「阿山哥」張桓瑞,是個決定後就不改變方向,對自然寬容與謙虛的好茶農。

日期:2023-12-06

產業時事

產業加值》手把手培育農業人才、吸引大學生上山實習 走出課堂 他們為農村注活水

(今周刊1406)「我們這裡房子有一半是沒有住人的,聚落中127人,平均64歲。」在雲林縣水林鄉灣西村一座小黃瓜農場內,36歲的青農黃衍勳,指著周邊一片寂靜的老舊房舍侃侃而談。

日期:2023-11-29

產業時事

被笑是台北來的傻子…他花5千萬把土庫「毒瘤」填土種可可變莊園!遊子中年返鄉的「創生成功記」

雲林縣土庫小鎮鄉間,放眼不只農田和養豬場,還隱藏了一座頗具反差感的歐風可可莊園,這家名為「土庫驛」的可可莊園,為傳統鄉村注入全新的可可產業鏈,也間接串起社區經濟。這幾年,不到3萬人的小鎮,每周已能吸引數千名外來人潮造訪。

日期:2023-11-29

產業時事

從山到海,看見台灣6個翻轉地方的生命力 一種幸福叫創生

(今周刊1406)這是一項沒有期程的長遠行動!

日期:2023-11-29

職場生活

不想做餐飲的被看不起,紅屋牛排老董給出6位數底薪+分紅!農村窮小孩如何做出高檔牛排?

成立於1981年的紅屋牛排館不只是台北市牛排館的代表之一,更是許多民眾約會、慶生的首選店,也是大多數人品嚐高檔牛排的啟蒙餐廳。紅屋牛排館創辦人許文興笑道:「經常有人告訴我,我國中就吃過紅屋牛排。」很難相信一間成立逾40年的牛排館,在台北仍然屹立不搖,尤其它很老派—風格老派、木造裝潢老派、連員工都相當資深且老派,卻深深擄獲饕客的心。許文興剖析成功的秘訣是做好這三件事:品質、服務、衛生。

日期:2023-11-16

職場生活

阿公田裡思念的氣味

青年返鄉務農的動機,不少是父母自覺年邁,希望子女繼承衣缽,三代同堂的江家則不同。江豐澤自小父母就在外打拚,不曾下過田,他的童年盡是跟阿公下田、幫忙或趁機摸魚,以及祖孫倆一起鑽進田裡,聞著青草氣息的回憶。

日期:2023-11-08

職場生活

到花蓮玩耍,這裡四季都有螢光蕈!「果子俠」百年老宅推食農教育、「勝利不廢商號」從雲南到台灣的異國料理

旅行,不只是欣賞沿途美景,現代旅人更希望透過旅行深入社區、了解在地風土民情。易遊網因應「環島之星夢想號」增停花蓮瑞穗,推出系列行程,其中主打行程是「花蓮瑞穗天合黃金湯泉+私廚、食農香草醋/雲南美饌、香料奶茶(二選一)2天」。瑞穗的「果子俠農創果品」由鍾曜任與潘惠霞夫妻經營,他們將老家的果園變成食農場所,讓遊客DIY,了解各種花草植物,也可在樟樹下用餐,來一趟農場知性之旅。位於光復「勝利不廢商號」的主人是虞薪澄,她的爺爺虞際唐早年從雲南來到台灣,落腳花蓮,經營「勝利商號」雜貨店。她重新打造這間店,轉型為餐廳,並提供客人DIY雲泰美食。

日期:2023-10-26

產業時事

專訪/施振榮曾讚他學界、業界少數有成就的人!張善政一度半退休務農,悟出獨門管理心法

與以往多數縣市首長出身政治、法律等出身有所不同,桃園市市長張善政的科技部、Google等科技公司服務過的「科技人」經歷,讓他在入主市府後,更擅長用科技的角度去檢視、處理市政。不過在科技人市長的身份之外,張善政經歷從學者、官員、科技企業高階主管到行政院首長,甚至一度歸隱到花蓮務農,到如今勝選後成為桃園市大家長,雖然每個身份、角色都大有不同,但也積累出他獨到的處世、處事哲學。張善政回顧其人生,曾經歷過許多不同職位與挑戰,他表示自己心中有個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不能對不起自己」,這讓他每一分每一秒,都促使自己要去做他認為有挑戰的事情,以及嘗試各種不同的工作。尤其在花蓮務農這段幾乎等同「半退休」生活期間,在種植各種不同作的過程中,張善政得到一種體悟,就是學會尊重、請教每一個不同專業與訓練的人。加上其行政院的歷練與心境,在市政上更能發揮市長協調局處的功能,也可在關鍵時刻能承擔責任,勇於做出重大決定。

日期:2023-10-24

產業時事

種田也種電賺更多、公民電廠做到要上市 農電共榮 日本奇蹟如演勵志電影

(今周刊1400)一名年輕博士、三位熱血大叔試驗十年,在農田上架起太陽能板,達到農收和能源自給「雙贏」,他們讓荒地重生,為老化農村導入新經濟,證明了農作和光電可以共存共榮,相互加值。

日期:2023-10-18

產業時事

國際壓力進逼,台灣的綠能關鍵拼圖還在迷走… 直擊〉 光電缺地危機

(今周刊1400)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下,綠電需求孔急,政府擘畫的2025綠能藍圖,已宣告跳票,在缺口逐年擴大、須加速追趕的關鍵之際,肩負近7成發電重任的光電,卻陷入缺地危機,關上一道道種電大門的台灣,該如何走出困局?

日期: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