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搜尋條件:台灣電影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47項結果
搜尋日期:
投資理財

全台真正擁有世界級豪宅之「價值」 台中之肺「中央公園特區」

每個偉大的城市,都有一座中央公園,而舉世知名宅,必有都心公園豪景相襯,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城市為其居民提供的每人平均綠地面積,應至少為9平方公尺、城市每位居民徒步抵達綠地所需時間,不應超過15分鐘,而世界級豪宅之所以有其「價值」,正是因公園綠地環境珍稀。

日期:2022-05-19

職場生活

「如果你害怕終有一天要跟母親告別⋯」導演王希捷花7年寫一封「獻給全台媽媽的情書」:堅強的她,其實也需要遮風避雨

這部電影,獲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與今年新成立的Women@tsmc員工資源團體採購上萬張票力挺。它,是現正在母親節檔期上映的《一家之主》。

日期:2022-05-07

職場生活

每月要發千萬薪水,籌備20年《台灣三部曲》被迫停拍!魏德聖:台灣是造夢的地方,也是失去夢的地方

魏德聖的每一次計畫,都在挑戰台灣電影製作的天花板。在疫情、資金不到位的雙重打擊下,他醞釀20年的《台灣三部曲》於去年8月宣布停拍。經過半年沉潛,動畫版三部曲將取代原來的實拍計畫,除此之外,他還要發行NFT,把故事說進元宇宙。

日期:2022-04-27

財經時事

17歲家道中落,25歲拍台積電、聯電形象片 《逆者》砸千萬無法回收,以李安為師的他「拿一張最貴的門票」

「失敗是一個選項,最容易取得的選項,我們可以選擇走向成功或失敗,可失敗永遠都存在,承認它也沒有關係。」《逆者》紀錄片導演陳文良,在影片的最後寫下這句話,他說的不只是主角黃育仁的故事,也是他自己的。 很難想像76年次,今年不過35歲的他,對人生有如此深刻的體悟,但最難得的是,他以無比正向的能量,面對自己的失敗,因為這部由他個人出資千萬元,拍攝的紀錄片,發行後已註定無法回收。轉個心念,他笑道:「就當作是拿一張進入台灣電影圈的門票,雖然這張門票很貴!」

日期:2022-04-14

職場生活

「好心做了壞事,不如不做!」 PayEasy老總退休創業做什麼? 精準公益:媒合資源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還記得「蘭嶼沒有圖書館」紀錄片嗎?在2007年台灣電影院開燈的瞬間,不少人為偏鄉的困境落淚,企業與民間團體大量捐書到蘭嶼,後續蘭嶼也有了島上第一座的圖書館,成果斐然。9 年後,一名會計師進到圖書館計算「社會投資報酬率」,不以捐書數量來計算公益行為的價值,聚焦實際改變的程度;結果發現,蘭嶼圖書館一天進館人數不到10人,借閱次數低落,而各界的「善心」更是乏人問津,大多堆在倉庫蒙塵,反成當地無法消化的「垃圾」,社會投資報酬率為「負」,捐書對蘭嶼來說已是一項負擔。

日期:2022-01-24

產業時事

《返校》、《月老》…夯片推手 富爸爸中保科力挺 從租片店到獨立製片 樂到家二次轉型記

《返校》等年度國片票房破億元的電影,中保科旗下百分百持股的樂到家,都是投資方。樂到家投資勝率高達六至七成,關鍵推手正是現任總經理郝柏翔。

日期:2021-12-15

投資理財

水湳經貿就是夯 遠雄二期「純寓」即將登場

鄰近逢甲大學,擁有全台第四大中央公園的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十年磨一劍,將成為台中市未來十年的新都心!

日期:2021-12-13

職場生活

李安、魏德聖都找他!清過下水道、三餐吃白吐司...小小油漆工苦熬20年奪金馬:領獎那天我才像個人

明星耀眼、導演神氣,但每部電影背後,都有更多專業技術人員,一起打造這個夢。「質感師」陳新發苦熬一身本領,為電影中所有細節,塗抹上了「時間」。

日期:2021-12-01

財經時事

信守承諾退出政壇 沉潛三年忙募資 姚文智 「自由說台灣故事」的電影夢

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失利後,姚文智退出政壇。根據《財訊》報導,這三年來他歷經辛苦籌資,描述綠島女性政治犯的故事《流麻溝十五號》,終於開拍,姚文智也跨出電影事業的第一步。

日期:2021-11-25

職場生活

「師大附中、交大資工…他曾是家庭脫貧指望…」拒絕中資廣告片重金誘惑,他的專注、成就他的溫柔《瀑布》

編按:2021/11/27勇奪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大獎的國片《瀑布》,口碑持續發酵,全台票房也突破2000萬;不僅如此,《瀑布》也繼上一部電影《陽光普照》,再次代表台灣征戰奧斯卡獎項,而這兩部片的執導都是出自導演鍾孟宏之手。在疫情嚴峻的時刻,鍾孟宏拍出了真實世界中的無常,疾病、疫情、意外皆然,都像老天降給人類的懲罰,而國片《瀑布》靈感來自鍾導一位旅居海外的朋友,但他認為「拍電影不是要把別人的痛苦重新拍出來」,而把提問丟給觀眾,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以下為《今周刊》的專訪報導。

日期: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