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搜尋條件:合作模式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219項結果
搜尋日期:
職場生活

亞果遊艇打造永續環保智慧碼頭 讓愛河灣更耀眼

創下200億商機的高雄燈會才剛落幕,1500台無人機打造出球后戴資穎殺球及虎年新春意象,同時點亮迷人的愛河灣。因此有外國朋友發現,高雄愛河灣足以媲美雪梨的達令港(又稱情人港),不只港口名稱浪漫,搭配兩旁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八五大樓的特色建築,以及港區絢麗的燈光設計,讓民眾搭船夜遊時更別具風情。

日期:2022-03-23

職場生活

林口長庚完成50例肺臟移植,存活率達世界水準!罕病導致雙肺破裂反覆氣胸「邊緣性捐贈肺」移植救命

罹罕病肺臟破壞嚴重,接受「邊緣性捐贈肺」,雙肺移植重獲新生。21歲的陳先生,3年前自越南來台工作,去年健檢時發現胸部X光異常,後來呼吸越來越不順,走路也開始會喘,至外院檢查確認罹患罕見肺疾–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造成雙側肺臟嚴重受損而導致雙側氣胸,接受雙側胸腔鏡手術後症狀雖有改善,但因肺臟破壞太嚴重,需使用高流量的氧氣及持續胸腔引流,因而無法出院,只有肺臟移植才是最後的希望。

日期:2022-03-22

產業時事

鴻海去年EPS飆10.05元,創14年新高! 為何劉揚偉宣示2025年電動車做到1兆台幣? 這「四大策略」缺一不可

鴻海(2317)發表2021年財報,全年營收年增12%至5兆9941億元台幣,改寫歷史新高;全年淨利也年增37%至1393億元台幣,每股盈餘(EPS)達10.05元,高於2020年的7.34元,並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紀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2022年將是進軍電動車的重要一年,不僅電動巴士本月正式在高雄上路,為美國新創公司Lordstown製造的電動皮卡將在下半年投產,鴻海也將在10月鴻海科技日再發表兩款電動車。劉揚偉也宣示,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預期到2025年將超過6000億美元,鴻海希望拿下5%市佔率,也就是做到接近1兆元台幣的水準,屆時鴻海在全球生產的各式電動車年產量將上看50~75萬輛。

日期:2022-03-16

產業時事

台開副董親自證實「已發不出薪水,連水電都繳不出」 跳票累計達10億,預告下週還有8億

台開連環跳票,今天再公告跳票一張新台幣70萬元,台開副董事長兼發言人吳子嘉表示,累計跳票金額已達新台幣10億元,下週還有8億元,已發不出薪水,後續的確面臨停業問題,還需進一步跟員工協商。

日期:2022-02-26

投資理財

電視看盤系列報導-漲聲響起如何讓資產不縮水?三竹股市TV理財好幫手

面對新冠疫情、國際原物料高漲、工資攀升等挑戰,國內餐飲業自去年10月以來,漲價聲浪一波波,從全台有近300間餐廳的王品集團,到吃到飽南霸天漢來美食,再到台灣小籠包名店鼎泰豐,以及兩大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和肯德基,餐飲業各種業態、西式、東方幾乎都在喊漲,通膨的警戒聲愈來愈響亮,許多投資人深知必須透過理財來規避通膨風險,否則存款可能被通膨怪獸一步步吞噬。

日期:2022-02-25

產業時事

產線連網、守住機密 奕馬幫客戶都做到了 一歲新創把痛點變生意 吃欣興、華通大單

由資策會技轉的小新創奕馬資訊,為何能將工業連網一路做大,進而成為欣興、華通等大廠的合作夥伴?

日期:2022-02-23

產業時事

信任危機的年代

比爾.蓋茲認為:「2022年全球最大隱憂,是人們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如何致力於讓社會、企業、環境朝正向發展,不如先當個有能力「相信」的人。

日期:2022-01-05

職場生活

秋頌—大學社會責任的深耕與創新

2021年出版的專書,定名為《秋頌》—《秋頌》同時代表著項各校投入USR計畫從撒種、耕耘到收成這段歷程的致意與頌楊,對USR團對師生表達感謝,同時期待來年獲得更加豐盈的冬藏。

日期:2021-12-28

職場生活

鄭 平 台達電執行長 維穩中,帶著掠競之心領軍

今年全球跨入電動車「元年」,不僅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市值狂飆,遠在台灣的台股投資人,也不斷搶進電動車概念股,其中,高居全球第一大電源廠的台達電,可說是台灣布局電動車產業最久、也最深的電子業者。

日期:2021-12-08

產業時事

高手在民間 臺北好社企培力社會環境永續新解方

新冠肺炎成為近年干擾全球的最大黑天鵝,隨著疫苗、口服藥物開發,噩夢終將告歇,然而在威脅地球的排行版上,極端氣候變遷無疑才是終極大魔王,影響力勢必更深更遠,各國領袖、企業領導人都必須及早做好準備;從節能減碳到2050淨零碳排,企業的創新動能,被喻為下一場生死存亡戰。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延續去年叫好叫座的「臺北好社企企業挑戰賽」模式,邀請大型企業出題、社會企業解題,針對食農創新、環境保護、社會採購、循環經濟集思廣益,由公私部門攜手,找尋商業與永續新解方,將臺北打造為宜居永續城市。

日期: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