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9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26
職場生活

拒當癌症高危險群 從「三不原則」做起 戒菸撞牆期好難撐?門診是最佳幫手

菸癮難戒,於是衍生各種都市傳說如抽空菸、吸電子煙⋯⋯等自欺欺人的「健康」說法。但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則說戒菸不難,只是要先對三件事說「不」。

日期:2021-12-01

職場生活

名醫教戰》沒吸菸、家族病史,45歲也要做人生第一次LDCT!肺癌權威:就算腫瘤慢慢長大,也都來得及處理

衛福部今年最新統計,在10大癌症死亡率排名中,第1名仍然是肺癌,且不論男女肺癌都名列10大癌症死因之首。肺腺癌佔所有肺癌比例約6-7成,男性呈現下降、女性則呈上升趨勢,這在日本、英國都是如此。尤其亞洲女性常見非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情形,研究認為可能和二手菸、空氣汙染、廚房油煙和遺傳有關,還需進一步探討。專家認為,不能阻止肺癌,就一定要從增加第1期檢出著手,因為第1期只要開刀,可能一輩子就沒事。《今周刊》訪談台大權威名醫,教你如何揪出早期肺癌,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同時整理完整表格,一次搞懂萬一發現自己肺有結節時,該如何處理。

日期:2021-10-22

職場生活

生病教我的事》「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不抽菸、愛運動...51歲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台灣算不算醫療先進國家?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台灣一診斷出肺癌,近六成已是末期,導致肺癌的死亡人數居十大癌症之冠,也燒掉最多健保費用。新國病來襲,我們該如何對抗?

日期:2021-10-15

全台防疫報導

快遠離!專家曝:新冠病毒會隨「二手菸」傳染 擴散距離1.8公尺↑  吸菸者死亡率多50%

全球新冠(COVID-19)疫情持續,病毒傳播快速,任何一點沾染到就容易成為下一個中鏢對象,令人防不勝防!近來又有最新研究顯示,竟然連「二手菸」都成為傳播病毒的媒介,且吸菸者引發重症甚至死亡的比率,比一般人更高出50%。

日期:2021-06-11

產業時事

無法可管的電子煙、加熱菸 席捲台灣 芬芳陷阱── 新菸品戰爭

二○一四年台灣出現電子煙專賣店後,短短七年間,這個新型菸品長成一個巨大的地下產業,擄獲數十萬使用者,甚至數萬名未成年人。新型菸品如何席捲台灣?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日期:2021-04-28

產業時事

「菸屁股」竟含塑膠…65%民眾不知道!三成吸菸者愛丟水溝 1原因恐反害人類自食惡果

深吸最後一口香菸,再把手中的菸蒂捻熄彈向路面、水溝,這是在台灣街道上常見的景象。不少癮君子認為,香菸是紙做的,就算流到水溝、河川、大海……也會自動分解,最終消失殆盡,也不會破壞環境;殊不知,菸蒂內竟含有「塑膠」,且根據統計,海洋廢棄物的第三多正是菸蒂,除了造成生態浩劫,還會反害到人類自己。

日期:2021-02-22

職場生活

台灣首例通報! 台男使用電子煙僅1年「肺炎住院4次」 患者:要一直吸急救用擴張劑

「電子煙可幫助戒菸」、「電子煙是吸菸者減害的選擇」...真是如此嗎?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完全否決上述說法,他表示,傳統香煙已經被研究了100年,才清楚瞭解它有這麼多危害;但電子煙現在才剛被世界研究幾年而已,就爆出一堆傷害的論文了...;他分享一位台灣病患的實例,為了戒菸使用電子煙,沒想到身體越來越差,呼吸不順「越來越喘」,去年還因為肺炎住院了四次!

日期:2021-02-09

職場生活

90℅的治癒率!肺癌每年死亡人數近萬 病友團提「2建議」:讓篩檢普及化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肺癌已連續16年死亡人數多於肝癌,每年有高達9千多人死於肺癌疾病,成為國內第一癌症,也是台灣的「新國病」。儘管肺癌令人心驚膽顫,但是,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實可以大大地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曾努力推動「萬人肺癌篩檢」的台大醫學院教授、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王明鉅也表示,在台灣如此的空氣品質下,每一個人就算不抽菸,罹患肺癌的機會都是歐美重度吸菸者的2倍,「唯有早期發現肺癌,才能真正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顯見及早接受篩檢的重要性。

日期:2021-01-05

職場生活

抽電子煙有多危險? 胸腔科醫師這麼說

「電子煙可幫助戒菸」、「電子煙是吸菸者減害的選擇」...真是如此嗎?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完全否決上述說法,他表示,傳統香煙已經被研究了一百年,才清楚瞭解它有這麼多危害;但電子煙現在才剛被世界研究幾年而已,就爆出一堆傷害的論文了...;他呼籲「癮君子」如果有決心要戒菸,就該尋求醫師的專業幫助,千萬不要有「抽電子煙替代紙菸就是戒菸成功的想法」,紙菸跟電子煙都不碰那才是真正的戒菸。

日期:2020-12-03

職場生活

電腦斷層掃描普及化 卡在哪一關?

關於購置、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儀,近年出現應從「醫院」鬆綁至診所或健檢中心的聲浪。醫界各有立場,但一份長達八年的研究,將左右預防篩檢政策,讓此決策明朗化。

日期: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