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搜尋條件:單親媽媽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68項結果
搜尋日期:
職場生活

「兒女每月押著父母來領退休俸…」郵局櫃台看盡軍公教悲劇:老來最難防的賊,不是別人,而是兒女

早上門鈴響了,按得很輕,一下子停了,聽得出來按的人有些客氣。隔著鐵門一看,是個約莫80歲的老太太,卻想不起來是誰。老太太介紹自己住五樓,很少下樓,想請我幫個忙,陪她到郵局一趟。

日期:2022-05-11

職場生活

善待自己的第一步 女人 妳該勇敢做自己與內在和解

在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當中有一個論述,那就是「不夠認識自己才會想要成為別人」。女人從單身到進入不同家庭,身上總是圍繞著不同的角色。知名兩性作家與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是一位獨立且成熟的女性,但她也曾因為產後憂鬱一度無法創作。太多的身份與自我要求的期許,是否有時也讓妳喘不過氣?

日期:2022-05-09

產業時事

宜蘭實踐一鄉鎮一親子館 育兒友善達成率冠16縣市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然而二〇二〇年臺灣史上首度出現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正式邁入人口負成長時代。經濟壓力、育兒無援讓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婚、不生、不養,儼然成為新國安危機。為了翻轉劣勢,宜蘭縣政府帶頭當鄉親的育兒神隊友,十二鄉鎮市遍設親子館,營造優質共學、共玩、共讀空間,建構育兒友善場域,看顧咱們ㄟ寶貝。

日期:2022-04-01

職場生活

不用怕孩子聽不懂,金錢觀從幼兒時期即開始萌芽

讓孩子過得好,是每個父母的願望,但你的「金錢教養力」夠強大嗎?

日期:2022-03-30

投資理財

「投資,我找到活下去的動力!」夫癌逝只留負債給她,35歲帶著一對幼子,1萬美元買美股,5年存到捷運宅

張秋萍35歲那年,先生罹患肝癌過世,留下一對幼子。悲慘的是,他將財產留給原生家庭,將負債全留給她。婚後是小女人的她,一直渴望當個全職媽媽,她決定去學習理財,「我一定要投資、有被動收入,才能陪伴寶貝們成長。」2015年她開始學習投資美股,以1萬美金(約30萬台幣)入場。理工科的她,喜歡研究、愛畫線型,下課後認真替自己每月加薪,5年後存到100多萬元資金,買下一間3房2廳捷運宅。目前投資資金約4萬美元,平均年賺25%~30%,每月替自己加薪台幣3萬元。

日期:2022-03-14

投資理財

白天教書、晚上買美股!30多歲單親雙寶媽5年攢下學區房:用孩子入睡時間每月加薪3萬

作者從小在家境貧脊的務農家庭長大,僅小學教育程度的爸媽完全不懂投資理財。在家庭背景影響下,長大後也成了不懂理財的月光族。婚後,由於先生是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財務規劃師,所以仍是對投資懵懂無知的雙寶媽。直到先生因癌末離世,支付一大筆醫療費用後,才驚覺自己口袋空空、一無所有,為了撫養小孩開始學習投資。在上完投資課程後,靠著操作美股,2個月內以1萬美元賺回1期新臺幣兩萬多元的學費。5年後,靠著股市獲利,買下人生第一間學區房(近捷運、地段佳、3房2廳含車位)。之後持續投資,目前以不到4萬美元的資金,年賺25%~30%。截至2021年11月底的報酬率截已達54.5%!

日期:2022-01-13

職場生活

不要欺負那個特別懂事的人!王力宏把賢妻李靚蕾活生生逼成「最勇前妻」的6個婚姻啟示

王力宏被老婆爆錘21小時後,更多真相浮出水面: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本文獲微信公眾號:李月亮(bymooneye)授權轉載

日期:2021-12-19

產業時事

少數族裔大躍進 左派社會政策鋪天蓋地 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 傳達複雜進步訊號

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根本與「台灣」無關。今日的美國政壇,少數族裔出頭天,他們共舉左派大旗推動社會革命,而吳弭勝出是美國世代翻轉的里程碑,台灣人看懂了嗎?

日期:2021-11-10

投資理財

「聽說遺產配偶可以先分一半,其他由子女平分?」律師娘告訴你:為什麼這樣講只對一半

「聽說.....遺產配偶可以先分一半,其他由子女平分,是嗎?」「好像不是喔!我聽說配偶繼承權跟子女是一樣的,應該是大家一起平分遺產才對吧!」大家覺得呢?你又是「聽說」什麼呢?

日期:2021-11-04

職場生活

「師大附中、交大資工…他曾是家庭脫貧指望…」拒絕中資廣告片重金誘惑,他的專注、成就他的溫柔《瀑布》

編按:2021/11/27勇奪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大獎的國片《瀑布》,口碑持續發酵,全台票房也突破2000萬;不僅如此,《瀑布》也繼上一部電影《陽光普照》,再次代表台灣征戰奧斯卡獎項,而這兩部片的執導都是出自導演鍾孟宏之手。在疫情嚴峻的時刻,鍾孟宏拍出了真實世界中的無常,疾病、疫情、意外皆然,都像老天降給人類的懲罰,而國片《瀑布》靈感來自鍾導一位旅居海外的朋友,但他認為「拍電影不是要把別人的痛苦重新拍出來」,而把提問丟給觀眾,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以下為《今周刊》的專訪報導。

日期: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