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93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8
產業時事

外送員扯謊懶人包》「假飛官是我爸」立委候選人道歉曝原委 「還有更扯的事」博恩沉痛:我不懂要做多少事證明清白

《博恩夜夜秀》前主持人、薩泰爾娛樂董事長曾博恩,12/28在YouTube分享一段退役飛官改當外送員扛家計的故事,原本溫馨感人的故事卻因為外送員說謊變調,導致曾博恩反成眾矢之的。隨著事件越鬧越大,立委候選人陳愷寧坦言該名外送員就是自己的爸爸,由於自小父母離異和父親久未聯繫,「他和博恩說的,也是我和弟弟一直以為的」,12/30她再次道歉,宣布暫停選舉行程一週。財經網美胡采蘋則認為,其實如果這名外送員的故事是真的,能夠開戰鬥機又能跳傘生還,到哪都是「稀有財」,國家沒道理浪費這種人才資源。博恩今在臉書沉痛發聲,這個外送員還有更扯的事情,表示自己不明白一個完全清白的人還需要做多少事證明自己清白,「對不起,從來沒有這麼難過,我需要幫助」。

日期:2023-12-30

產業時事

再見2023!指揮中心解編、矽谷銀行倒閉、「習3任」後李克強驟逝…14件重要大事哪件印象最深?

回顧2023年,可說是跌宕起伏的1年。國際情勢方面,俄烏戰爭還未止息,年初美國上空出現中國間諜氣球,讓中美緊張氛圍再添增,習近平史無前例展開第三任期,周邊國家更是繃緊神經。資本市場方面,全球通膨陰影逐漸散去,美國聯準會結束升息循環,熱錢開始回流新興市場,去年一度跌破「萬三」的台股今年氣勢如虹,只差55點就「收復萬八」,台股加權指數更一口氣超越香港恆生指數,達成歷史里程碑。這些都是2023年的關鍵轉捩點,它的影響也將跟著我們一起邁向2024年。跟著今周刊一起回顧2023年的大事,哪些大事最讓你印象深刻呢?

日期:2023-12-29

產業時事

政見會/賴清德:健保要革新,打造「健康台灣」 將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改善醫護工作環境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天在政見發表會再度重申,他將打造「健康台灣」。他也說,健保已經走到不得不革新的地步,一定要確保健保能夠永續經營,要爭取多元的健保經費來源,但是也必須要去檢討各項支出的效益,讓健保可以持續保障國人的健康;他並再度強調推動護理師「三班護病比」入法及推動「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日期:2023-12-28

產業時事

經濟沉睡30年 日本再度站上全球舞台 美日結盟!日本製鐵重金併購美國鋼鐵

日本鋼鐵龍頭廠日本製鐵(Nippon Steel)在二○二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打敗競爭對手,宣布以一四九億美元(約四六五○億新台幣)併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日本製鐵重現攻城掠地的企圖,勾起一九八○年代日本企業征戰全球的回憶,也是日本經濟沉睡三十年後,再度站上全球舞台的代表作。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軍公教年改5年有成,挹注退撫基金2200億!為何30年內能「穩健經營」?原來關鍵在這

今周刊編按:軍公教年金改革自2018年起推動5年以來,已挹注退撫基金2200億元,為總統蔡英文重要政績之一,明年年改目標節省539億元,而預算編列收繳1506億元,較今年將增11%。觀察2023年7月1日因新進公教退撫新制上路,未來參與基金提撥人數將縮減,但定期退撫給付的人數卻快速累積,2011年為357億元,到2022年已經高達1023億元,增加1.86倍;且2019年起定期退撫給付金額,佔退撫支出比重均超過95%。不過,考試院副祕書長劉建忻表示,退撫基金財務缺口已修法由政府分年撥補,考試院與行政院也已建立年金制度監控機制,確保退撫基金在30年內穩健經營。

日期:2023-12-26

產業時事

副總統政見會/趙少康:民進黨和中共一樣,都想消滅中華民國!蕭美琴反擊「藍白眼中只有中國市場」

藍綠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蕭美琴今天在電視政見會就兩岸議題激烈交鋒。趙少康質疑民進黨執政將遂行「台獨」、「消滅中華民國」;蕭美琴則猛攻國民黨一味親中,將禍害台灣經濟、國防、外交安全。

日期:2023-12-23

產業時事

評蔡英文「執政8年守住一貫立場、執行權力時帶著謙遜」,法傳記作者:領導方式值得西方借鏡

撰寫蔡英文總統專書的法國記者沃勒函表示,在女性國家領導人當中,已執政近8年的蔡總統在西方知名度相對不高,是新聞界缺失;而她不卑不亢的帶領台灣方式,值得西方借鏡。

日期:2023-12-22

產業時事

美媒揭拜習會內幕:中國要求公開聲明反台獨,遭白宮拒絕...習近平澄清攻台預測「沒有時間表」

美國總統拜登上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美國官員透露,中方事前曾要求拜登在會後公開發聲明,說美國支持中國與台灣和平統一的目標、不支持台獨,但白宮拒絕中方要求。

日期:2023-12-21

職場生活

無需論資排輩,每一位感管同仁都是抗疫英雄

小兒科有很多感染性疾病,我在台大醫院受訓時就接觸到很多感染性疾病,算是最粗淺的啟蒙。當時觀念和技術都還很有限,我常開玩笑對學生說:等檢驗報告,還不如我憑經驗猜的更準。直到微生物專家楊定一來到馬偕醫院,打破了我的自信,他憑一人之力帶動了馬偕感染科的進步,雖然我們成了莫逆之交,但始終不知道他離開美國後為何選擇了馬偕醫院,可我至今還很感謝他的選擇。

日期: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