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1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0
產業時事

民主政體戰勝專制政體?

從俄烏衝突中,台灣學到的不是過度自信或樂觀看待中國可能的軍事入侵,而是要了解軍事衝突將會是彼此的災難,宜尋求化解兩岸緊張局勢,千萬別重蹈東歐的覆轍。

日期:2022-03-30

產業時事

專家評析俄烏戰火…美國是大贏家、俄羅斯經濟規模不復從前,中國則成「這陣營」的老大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滿一個月,這場戰爭開啟凶險的2022年,面對未來未知的國際情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都警告,俄烏戰事將造成全世界物價衝高、拖慢全球經濟增長、糧食價格攀升,甚至衝突升級,多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將影響全球經濟,讓其他國家面臨重大外溢效應。

日期:2022-03-29

產業時事

台灣被境外假訊息攻擊到「蟬聯9年全球冠軍」!訊息釋放前3名國家,竟然沒有中國?

境外假訊息充斥台灣,瑞典哥德堡大學近期發布 2021 年 V-Dem(VARIETIES OF DEMOCRACY)報告,研究顯示,台灣是接受境外假訊息侵擾最頻繁的國家,並且已經連續 9 年蟬聯冠軍。中國則是釋放假訊息影響境外的第 6 名。

日期:2022-03-21

產業時事

買不到Prada日子照過,但西方藥品沒得買就…克魯曼:俄羅斯經濟沉淪,4理由連習近平也難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近日頻頻撰文評論俄烏戰爭,尤其從經濟學者角度分析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付出的代價。他在最新紐約時報專欄指出,侵略行為已招致一波波國際制裁,有效限縮俄國對外貿易、重創當地經濟。問題是:北京此刻能對莫斯科伸出援手,以替代貿易夥伴之姿,解救俄羅斯遭國際孤立而日益向下沉淪的經濟嗎?

日期:2022-03-14

產業時事

俄國入侵烏克蘭給台灣什麼教訓? 英國經濟大師:北約壞在「這件事」所以美國捍衛台灣 「別再模糊曖昧了」

一直到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第7天,《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才終於發表第一篇關於戰爭的評論,文章標題「普丁再次點燃暴政與自由民主間的衝突」和他擅長的國際金融分析,卻有些距離。或許面對紊亂不明的局勢,這位大師並不急著估算短期經貿衝擊,倒想花更多時間思考兩種極端意識形態對撞,對世界可能產生的長遠影響。

日期:2022-03-09

財經時事

俄處心積慮佔領車諾比核電廠,為的是讓歐洲陷於重大核災風險? 專家曝普丁背後的盤算竟是「這個」

俄羅斯總統普丁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 ,發動了拂曉攻擊 ,集結在邊境許久的部隊兵分三路,分別從北、東、南三方面 ,透過陸海空行動,侵略烏克蘭,這也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 ,俄羅斯對歐陸國家發動的最大攻擊。

日期:2022-02-25

產業時事

你無法用手擋住風!面對Omicron,中國為何堅持清零?外媒分析點出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全球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就連嚴格執行「清零」政策的中國,也難擋Omicron攻勢,包括北京、上海在內,至少有14省市,爆出本土疫情。

日期:2022-02-10

產業時事

英智庫預測「5年後台灣成第20大經濟體」 謝金河曝1數據:已經是了!盼台灣「這部分」再精進

大國的崛起與衰落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預測台灣在2026年將躋身為全球第廿大經濟體,引發大家的關注,一時之間,台灣突然變成經濟大國。其實,在CEBR提出預測之前,台灣已經是排名第21的經濟體,排在台灣前面的有印尼,荷蘭,瑞士,土耳其及沙烏地阿拉伯,台灣以2020年的GDP總值6685.1億美元,排名世界21,CEBR說台灣到2026為成為世界第廿大經濟體,其實意義不大。

日期:2021-12-29

產業時事

四天149架共機擾台! 蔡英文首證實美軍在台協訓台灣...台海危機恐再升溫?

台海軍事緊張升高!據國防部統計,共機對台西南空域侵擾自今年1月至今已超過680架次,光是10月1日至4日就高達149架次擾台。總統蔡英文26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獨家專訪。蔡英文表示,北京對台灣的威脅每天都在增加,並首度透露有美軍在台協訓,這是基於訓練目的,但並未在專訪中表示有多少美軍在台灣,僅說「就提升國軍戰力,我們和美國有多方合作」。針對中國問題,蔡英文認為,僅管與中國政治制度不同,兩國仍能和平共處,也願意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坐下來談談。

日期:2021-10-28

產業時事

諾貝爾經濟學家保羅羅默:「現在,我們更需要一個敢對市場說不的政府!」

曾經是矽谷科技業簇擁的經濟學家如今卻成為科技業中的眼中釘!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 (Paul Romer),不僅倡議針對臉書、谷哥而來的數位稅,支持近期中國當局對科技巨頭、加密貨幣啟動的監管措施,更要歐美政府保持開放(open-minded)態度學習中國。

日期: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