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44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7
投資理財

「相信屋主我錯了嗎?」買家哭訴千萬積蓄換漏水屋想跳樓...專家提醒:買中古屋絕對不能省這件事

「你說說我該怎麼辦才好?花了幾千萬的畢生積蓄,沒想到買到的居然是這種漏水屋,我恨屋主的騙、房仲對我不理不睬,拿了那麼多的錢,他們難道就沒有良心不安嗎?第一次買房,相信人,我錯了嗎?」

日期:2022-05-26

投資理財

雙北十大熱門購屋路段出爐!中和區「這條路」奪冠不意外,為何蛋白區也能竄起?

常有人說買房最重要的事,不外乎就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可見地段是民眾在買房時最先考量的,從房仲業者統計的資料指出,雙北近一年十大熱門購屋路段,包括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等,都是生活機能完善、便捷大眾運輸系統的路段,因此也成為帶動該路段房市交易熱絡的主因。

日期:2022-05-23

投資理財

梅雨下不停,最適合現在看屋!「實戰三招」避免買到淹水屋、漏水屋:這些地方走進門就先檢查

近期進入梅雨季,開始下起連日豪雨,甚至南部地區還一度傳出地下道淹水等情況,雖然未釀成巨大損害,但在台灣多雨氣候之下,民眾買房時也需將淹水、漏水等狀況,列入買屋必作功課之中。

日期:2022-05-16

投資理財

新屋越買越小,中古屋卻能越買越大!「這地方」平均比3年前能多買1.8坪,專家曝關鍵

近年來房價不斷攀高,許多小資民眾若想要買房,受限於預算考量,往往房子只會越買越小,不過,根據房仲業者統計金融聯徵中心新增房貸資料發現,雖然在高總價時代,小宅成為新成屋主流,但是在中古屋市場,卻有越買越大的趨勢。從2019年中古大樓平均購屋面積的43.6坪,增加1.5坪來到45.1坪,這也顯示疫情後,民眾在購屋習慣上有了些微的變化。

日期:2022-05-09

投資理財

打房疫情升息三大衝擊,520檔期預售案熄火!北台灣「這區域」想買新建案「是有錢都買不到」

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已漲到高不可攀的境界,不過受到疫情衝擊、政府打房、通膨及升息的影響,房市熱度似有降溫,日前公布的4月全台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相較3月而言月減11%,房仲業者也認為,全台第二季的整體房市,將會臨挑戰。另外,從即將到來的房市520檔期觀察,預售屋的預估推案量為1647.7億元,雖然較去年實際推案量略增約50億元,但仍是2018年以來的次低量,年增幅僅3%,已無之前多頭行情時預售屋一片暢旺的氣勢。

日期:2022-05-06

投資理財

房市出現拋售潮?全台28萬待售物件、這縣市賣壓最重!「幾乎等同雙北總量」

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全台4月待售物件數總計有28萬筆,其中又以台中市約6萬筆待售物件最多,新北、桃園及台北則以約2至3萬筆緊追在後,若以台中約107萬的住宅存量觀察,6萬筆待售物件可以說是賣壓沉重。

日期:2022-05-04

投資理財

升息打房趨勢下,營建股全受害?專家抓出這13檔高負債比個股 要看「這三大指標」

國內進入升息循環,營建股真的是受害者嗎?專家從基本面分析這房市未來可能變化,提醒投資人尋找長線仍具競爭力之標的,並留意高負債比的公司。

日期:2022-05-04

產業時事

房貸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升破2%不奇怪!央行的警示正在應驗...房仲曝:3大改變正在進行中

房仲業表示,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資料顯示,國內已經連續157個月房貸利率跌破2%,不過面對全球嚴峻的通膨情勢,央行已在3月升息一碼,未來國內可能要開始面對一波升息循環,先前央行不斷提醒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的警示,正要開始應驗。

日期:2022-04-26

競爭力

開發客戶被罵髒話、屋主嫌他太菜…第一份工作月領2萬多的小房仲,如何拚出300萬年薪?

「言語上不客氣的,很多啊!幾乎每天都遇到,我也被罵過髒話,對方直接說,X!這麼晚還在打電話!」79年次、從事房仲業進入第11年的李政哲,以一派輕鬆的語氣,談著當初剛入行,打電話開發客戶時,遭遇的挫折。

日期:2022-04-06

職場生活

本土暴增104例、3縣市成重災區!陳時中:經濟防疫仍要往前走、蘇貞昌:冒些「成本風險」必要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2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4例本土個案及132例境外移入(7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面對本土和境外移入案例皆破百例,有醫師擔憂目前本土疫情多點開花,比去年萬華群聚還要嚴峻,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重症率比去年Alpha流行時低很多,目前是要謹慎小心,但不用害怕。他說未來大方向,開放腳步是繼續向前,經濟防疫模式要堅持,社區整體安全方面也會努力,大家一起來做,這波疫情希望能儘快控制住。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立法院接受施政總質詢時也提出防疫、經濟並行「新台灣模式」,他說,為了過正常生活,要冒一些成本、風險,對於疫情升溫是否封城,他表示,目前沒有這樣的規劃。

日期: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