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搜尋條件:減排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78項結果
搜尋日期:
產業時事

兆豐金控推動綠色金融有成,將簽署赤道原則 25年前總投資目標金額超過7500億!

「綠色金融」或許令人感到有些陌生,簡單來說,就是運用金融的力量推動企業的永續發展。

日期:2021-08-11

產業時事

「台積電每用1度電生產半導體,可幫世界省下4度電」 劉德音:製程愈先進 產品省電效能愈高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14)日在SEMICON Taiwan 2022國際半導體展發表的錄影演講中表示,台積電估計,在生產半導體生產時每用一度電,就可以為全世界省下四度電。不僅如此,根據台積本身計算,以目前是量產主力5奈米製程生產的同一種產品,能源消耗只有以28奈米製程生產相同產品的7%!劉德音表示,隨著台積電先進製程邁向3奈米,能耗水準只會更高,也就是耗電量更低。

日期:2022-09-14

產業時事

中國「十四五計畫」出爐,為何力拼「碳中和」?當然不是為人類社會貢獻,而是為了「發大財」

藻礁公投什麼立場?我對華麗辭藻、感性訴求是無感的,歸根究底還是能源選擇問題。3月11日是福島地震10周年,未來一周會有大量的報告出籠。核能從人人喊打,到聯合國將核能、綠電與可再生能源並列為減碳重要性能源, 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呼籲重視核能在減碳的效能。

日期:2021-03-08

產業時事

中國空汙少了、威尼斯運河清澈了...人類防疫反而讓地球獲得喘息,NASA科學家驚嘆:從未見過這景象

全球主要國家為防疫採取社會隔離措施,人類活動減少讓經濟很可能陷入衰退,但卻讓地球得到意外喘息機會。

日期:2020-03-20

保險稅制

金融業第一家!安聯人壽總部及企業資料中心 實現 RE100百分百綠電目標

全球在歷經疫情和氣候變遷帶來的雙重衝擊後,企業體認到永續發展對於經濟成長至關重要,淨零永續成為企業厚植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安聯人壽致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2023年投入購買再生能源憑證與節能減碳行動,為金融業首例100%抵銷總部大樓營運及企業資料中心(Data Center)所產生之能源使用碳排放,達成RE100之標準。

日期:2024-04-03

產業時事

去全家買麥香紅茶、黑松沙士也能減碳?超商二哥聯手碳交易之父,解密「負碳商品」實驗場

總統蔡英文預告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永豐餘、華紙、農林等擁有大片林地的「碳權概念股」瞬間暴紅。「台灣碳交易之父」李堅明則透過與全家合作「負碳便利商店」,打造碳權交易應用雛形,幫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認識並擔負起「個人社會責任」。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花旗台灣佈建ESG轉型藍圖 厚植永續競爭力

過去兩年全球面臨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氣候變遷對世界的挑戰也逐年加劇。企業在後疫情時代的轉型和復原力受到關注,在永續面向的投入也逐漸受到更多的檢視。花旗銀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際金融機構,在台灣和世界各地持續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為世界性的挑戰帶來解決方案。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日前受邀向超過50位美國商會的會員,分享花旗從總部到台灣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策略目標與實踐,以及如何促成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

日期:2022-09-30

產業時事

以人為本的「馬爾默宣言」正式啟動 迎接淨零挑戰的時代

每3年一次,全球地方政府的永續盛事「ICLEI世界大會」今年5月在瑞典馬爾默召開。大會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啟動「馬爾默宣言」(Malmö Commitment),此宣言強調「以人為本」為地方永續發展的核心。

日期:2022-06-13

產業時事

川普退《巴黎氣候協議》美國有責? 彭博捐450萬履行美責任

媒體大亨、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4月22日於CBS撥出的節目訪談中表示,他願意自掏腰包,來支付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但仍應盡的財政義務。

日期:2018-04-23

產業時事

台電今年恐大虧1500億元! 若不想淪為下個台鐵,為何台電必須調漲用電大戶電價?

2022/6/27編按:時隔4年電價要漲了!電價費率審議會在周一(6/27)下午兩點召開,拍板平均漲幅達8.4%,但為了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用電千度以下住宅用戶凍漲,全台約有97%用戶不受影響,另外百貨、商場等內需產業亦凍漲。-------------------------------------電價若繼續凍漲,不能反映燃料上漲的成本,恐將造成台電今年虧損超過一千五百億元;從台電虧損預估、台灣供電品質、國際電價來比較,台灣調漲用電大戶的電價,已是勢在必行。

日期: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