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537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21
財經時事

英特爾CEO訪台搶3奈米產能?台積電不漲反遭棄息!台股跌破月線,分析師說市場有2大壓力

今(14)日台股開盤以17754點開出、下跌13點,盤中擴大失守,最低跌至17680.35點、下跌逾87點。「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將於16日除息,今日以598元開出、下跌3元,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訪台,大讚台積電,分析師認為,Intel尋求合作對台積電來說是利多。

日期:2021-12-14

產業時事

傳英特爾執行長下周訪台、找台積電喬產能! 為何他一邊狠批台積 又親訪最大代工競爭對手?

近期多次公開抨擊台積電(2330)的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今傳出將於下周訪問台灣,會見台積電高層,若消息屬實將突顯基辛格為了扭轉英特爾當前頹勢,下單亞洲製造的重要性依然不減。國內業界專家認為,英特爾需要由執行長親自出馬找台積電洽談,只有三個可能性,第一是他對外「大放厥詞」只是為了爭取各國政府高額補貼的策略,實際上還是需要台積電幫忙;第二,就目前產品規畫來看,英特爾自有晶圓廠產能已經不敷所需,需要台積電奧援;第三,其先進製程的良率不理想,未免進一步影響產品推出時程,因此需要先來「固樁」,確保能拿到台積電3奈米產能,而不是被蘋果「整碗捧去」。

日期:2021-12-10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10704精選個股:近期受惠於電動車產業趨勢、處於產能擴充成長期、鎳價上漲等利多匯集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7-04

投資理財

北京刺激了美國景氣

中國產能過剩,導致美國通膨下降、消費者支出提高,以及拉高就業水準;結果,北京政策刺激到的是美國經濟。

日期:2012-08-30

投資理財

本周精選個股 P.91

大亞(一六○九)為國內主要的電線電纜廠商,目前不僅具有十五 KV、二十五KV 等高壓電力電纜的生產能力,也是國內最早跨足、且是第一家獲得台電一六一KV超高壓電力電纜的廠家,由於今年受惠台電六輸變電工程計畫全面展開,不僅產能持續滿載,前十月每股稅前盈利更達○‧九一元,創下近八年來最佳的成績。

日期:2002-12-05

產業時事

EPS五年新高背後 揭聚陽老董密訓接班計畫

走過疫情,聚陽重整旗鼓積極搶市,未來三年產能將快速擴張,但帶領聚陽的除了周理平,還有將要接班的「五人小組」。

日期:2021-04-28

今選頻道

中國市場需求 牽引未來十年台股主流 P.90

在全球產能過剩的微利時代,中國十三億人口潛在的需求將是未來股市的新主流,長線趨勢必須從這裡找靈感。

日期:2003-07-03

投資理財

全球關注AI、台積電熊本設廠,卻有壞消息:中國過剩產能將大殺四方!謝金河曝今年「慘業」是這些

今年的慘業已呼之欲出!農曆新年後,全球的焦點新聞都在AI帶來的半導體產業奔馳,台積電熊本設廠,及日本日經指數創下歴史新高,還有台股觸及到19000點⋯⋯這些都是令人興奮的好消息。

日期:2024-02-26

投資理財

寧違約賠錢也不包產能,業界首例!義隆認列晶圓廠違約金本季恐轉虧…是誰被解約?傳是這大咖

今周刊編按:IC設計大廠義隆電(2458)首開業界先例,昨(11/3)主動在法說會宣布,與晶圓代工廠終止產能確保合約,擬於本季1次認列違約金,影響估計在小賺跟小虧之間。如此大動作斷尾求生,震撼業界。業界也紛紛議論,與義隆電違約的晶圓代工供應商是哪家?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該晶圓代工廠為聯電(2303),但雙方皆不願證實。董事長葉儀皓表示,過去兩年PC市場因疫情爆發大好,8吋晶圓產能供不應求,為確保產能而與晶圓廠簽訂長約,不料今年景氣快速反轉,導致供過於求,先前簽下的晶圓長約難以履行,只好支付違約金。

日期:2022-11-04

產業時事

「長約最遠看到2031年!」 晶圓女王談半導體市況:八成產能敲定買家才擴產 但新廠不選日本、東南亞

全球第三大、台灣最大矽晶圓生產商環球晶圓(6488)董事長,同時也是母公司中美晶(5483)董事長的徐秀蘭表示,目前在手客戶約滿大多續簽新約,其中以12吋晶圓佔大宗,且目前洽談時程最長的長約「已經看到2031年」。她也帶來一個好消息,環球晶除了目前六個原有產能擴產的計畫都按規劃進行,還有一個新廠建廠案進入最後階段,可望在本月底正式公開建廠地點。徐秀蘭說明,半導體長期成長無庸置疑,矽晶圓產業不會因為短期部分客戶出現供過於求而暫緩建廠,但可以確定的是,新廠不會在日本,也不會設在東南亞。

日期: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