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2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30
財經時事

工研院以科技守護台灣!董座李世光「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線上互動已成為人際溝通與工作的方式,工研院嚴格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原則,今(5)日首度以全線上方式舉辦48週年院慶,讓所有人員空中相會。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特別以遠距視訊線上參與,讚許工研院是臺灣產業創新最重要的資產,不僅在疫情期間運用科技守護我國產業,強化全臺防疫量能,面對全世界推動淨零碳排的趨勢,工研院跨領域整合,提供產業減碳解方,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工研院科技創新研發及產業升級的推動,提升國家競爭力。

日期:2021-07-05

產業時事

疫情中.神救援 崇鼎科技捐贈桃園市熱感應測溫機

民眾、企業、政府齊心,臺灣團結抗疫。崇鼎科技發揮企業熱血與防疫專業,捐贈桃園市政府衛生局12台自家生產「熱感應測溫門禁智能面板機」,疫情中神救援,助攻我國國門之都桃園市防疫。

日期:2021-06-23

產業時事

2050年走向淨零家園

溫室效應對環境衝擊日益劇烈,為減緩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國際企業科技龍頭紛紛加入RE100倡議,各國政府也宣布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在全球產業鏈扮演重要地位的臺灣,要如何因應淨零碳排挑戰呢?

日期:2021-06-16

產業時事

圓展如何成為遠距視訊、教學最強台廠?

台灣一向以替國際大廠代工聞名,很少著墨自有品牌,但圓展是少數以自創品牌打進歐美市場的台灣公司,其視訊攝影機的全球市占率達六%。

日期:2021-06-02

產業時事

矽谷加速器》20多位台裔創業家當軍師 助本土新創海外掛牌 SparkLabs Taipei創辦人邱彥錡: 現在是台灣新創最好的機會

新冠疫情,改寫了許多產業的規模與樣貌,甚至在台灣新創掀起了一陣陣漣漪。當台灣半導體被全球仰望時,世界的眼光也紛紛望向台灣新創。

日期:2021-05-12

產業時事

臺印度AI海外科研中心》中正大學培育未來科研人才,跨境串聯資源,加速產業升級

臺灣與印度,一座小島、一方大國,一個以硬體製造實力稱霸全球,一個具備軟體研發創新優勢,透過中正大學「臺灣印度人工智慧海外科研中心」產生連結,串接資源、科技、熱情、在地,強強相加、互補互惠,搭建雙邊產官學研的平臺,培育未來人才,加速產業升級。

日期:2021-05-06

產業時事

三陽、友達、台哥大…都在列! 宏佳騰發起安全車聯網聯盟:智慧交通不是單一車廠的事

宏佳騰智慧電車今(29)日成立「CROXERA安全車聯網聯盟」,攜三陽工業、友達光電、微軟、台灣大哥大、微星科技和資策會等各界夥伴,結合包含人、車、路、雲技術和科技等軟硬體設備,企圖打造我國機車安全網,以宏佳騰於2018年推出可進行車況檢測、提供限速通知、測速照相提醒和智慧導航的儀表系統CROXERA為基礎,未來計畫導入事故預防提醒功能、升級雲端邊緣運算,降低機車事故發生率。

日期:2021-04-29

投資理財

自動規畫路線,還能禮讓行人過馬路…電動車時代來臨 一文看懂投資機會

全程沒有人工干預,汽車自動規畫路線、變換車道、紅綠燈啟停、轉向拐彎,甚至在其他車輛突然穿插、路人橫穿馬路的情況下,也能快速反應。這段汽車自動駕駛的視頻火遍了中國互聯網。

日期:2021-04-27

產業時事

台灣要拚2050成為減碳大國 將循這三大方向 關鍵則是「這項技術」

能源轉型是國際重要課題,Google、Apple等科技大廠更承諾,自家供應鏈生產要做到100%碳中和,以緩和氣候危機及天災衝擊,這掀起了一波全球產業鏈的綠色革命。不少國家或地區近年陸續公佈自己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並且在政策制定、商業模式、能源轉型、環境法規等層面,都會有相應調整。面對全世界邁向零碳排的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減碳、降低製程排碳量、國營事業轉型及交通事業電子化,都是為未來政府優先推動方向,且「負碳技術」的投資與開發將是未來關鍵政策之一。

日期:2021-04-19

產業時事

嘉義偏鄉4個21歲年輕人,讓微型衛星減重省電20%,「球型馬達」6月搭SpaceX上太空測試

2022.01.14編按:1月13號,台灣太空新創公司張量科技 (Tensor Tech)研發的低軌道衛星系統搭乘 SpaceX 火箭上太空!這顆台歐合作的微型衛星,透過 SpaceX 的 Falcon9 火箭,被送上距離地表 550 公里的地太陽同步軌道。這開啟了台灣本土技術跨足長期由歐美大廠壟斷的太空市場的第一步。(原訂2021年6月升空,因故延至2022年1月13日)

日期: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