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92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5
產業時事

GDP是社會進步的假象

中國近年急起直追超越日本的GDP,讓台灣在內的政府都把GDP成長視為首要目標。但英國政府顧問告訴我們,如果執政者持續盲目追求經濟成長,人類文明將逐步走向崩解。近日高漲的石油價格,就是一個警訊……

日期:2011-02-24

產業時事

中國沒有市場,只有「黨場」

西方投資人近幾年來抱怨中國過於干預市場,要知道,中國從來沒有過公開自由透明的市場,聰明人接下來幾年最好多用「黨場」來判斷自己的下一步。

日期:2015-10-08

產業時事

年薪450萬,竟然零存款?一半美國人都是月光族...2張圖看為何武漢肺炎對美國傷害這麼大

美國民眾向來花錢花得兇、借錢也借得兇,這種「高負債、高消費」的生活模式是全世界都仰賴美國市場的原因,也是近幾年美國經濟得以繼續成長的主動力。不過,這種模式一旦碰到如這次肺炎疫情般的黑天鵝事件,馬上突顯出其「現金流短缺」的脆弱之處...

日期:2020-03-25

產業時事

新冠肺炎人數創新高 過去一周A股也創下牛市新高 接下來請注意這個殘酷事實!

COVID-19(新冠肺炎)人數不斷創新高,何時會達到頂峰,目前還沒有定論,整個大陸如同電腦進入休眠狀態已經要滿月了,要求讓商業活動復元的呼籲愈來愈大,大家擔憂出現倒閉潮,伴隨而來的失業率、產業斷鍊、外貿滑落、匯率利率雙殺、債務槓桿回升,難以樂觀。於此同時,中國A股卻創下牛市新高,但請注意接下來的殘酷事實。

日期:2020-02-24

產業時事

短短七天經損1.7兆人民幣 明星分析師悲喊「陸經濟雪崩」

「從近期的高頻指標來看,一季度GDP大概率(很大可能)會出現負增長……。」二月九日,中國中泰證券發布一份經濟展望報告,報告標題《即便一季度經濟總量下降又如何?》,看似稍顯樂觀,但標題中斗大的幾個字「一季度經濟總量下降」,卻快速吸引了市場眼球。

日期:2020-02-12

產業時事

聯準會利率、購債一次承諾 資金面行情將延續?一文解析四大重點

台灣時間 6/11(四)凌晨兩點,美國聯準會公布最新利率決策會議結果,決議維持利率 0~0.25% 不變,並強調中期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給出利率前瞻指引及維持每月購債量的承諾,如會前預期維持寬鬆立場,本文提出四大重點解析:

日期:2020-06-12

產業時事

阿公用App訂菜 上班族在家視訊會議 8歲小孩線上看教學直播 一場武漢肺炎逼出中國的「非接觸經濟」

60多歲的老人們不太熟練地摸索著在手機上用訂菜APP採購,30多歲的中年人穿著睡衣啃著麵包邊用筆記型電腦開遠程視訊會議,8歲的小孩開著平板電腦在網路上收看教學直播。誰又能想到,2020年春節過後,以上場景成為了中國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一場武漢肺炎意外逼出了中國「非接觸經濟」。

日期:2020-02-18

投資理財

重回牛市?美股歷經4次熔斷迅速反彈 陶冬:市場會有2次探底

上星期史詩級傳奇再次上演,美國石油期貨價格跌出負值,並連帶資本市場震盪下挫。WTI五月期貨由於倉儲等物理條件限制無法交割,導致交割日價格暴跌至-37美元一桶。能源期貨市場史無前例的慘烈調整,觸發了股市和公司債市場的拋售,資金再次規避風險、去槓桿,直至油價趨於穩定、白宮簽署4840億美元的新救市計畫,週五美國交易尾段資產價格明顯反彈,不過全周計算全球多數股市均虧損。

日期:2020-04-26

產業時事

Fed一口氣升息3碼、28年最大幅度!美股齊揚…鮑爾:7月可能再升2-3碼「抗通膨到底」

編按:聯準會 (Fed) 周三 (15 日) 結束為期兩天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會議,將基準利率調升 3 碼 (75 個基點),至 1.5%~1.75% 區間,升息幅度是 1994 年來以來最大。除此之外,委員會將持續縮減持有的公債、機構債和機構抵押擔保證券,一如與 5 月發布的「縮減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計畫」所描述的內容,並強烈承諾要讓通膨率回到2%目標。主席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說,在7月開會時,可能會再升2碼或3碼,「我們預期目前的升息速度將非常恰當」,展現與通膨對抗到底的決心,但他也強調升3碼不會成為常態。美股在決策出爐後一度跌至平盤之下,但道瓊指數終場上漲約303.7點或1%,收在30668.53點、那斯達克上漲270.81點或2.5%,收在11099.15點,S&P500指數上漲54.51點或1.46%,收在3789.99點,,三大指數均創6/2以來最佳單日表現。

日期:2022-06-16

投資理財

看你想不想藏梗而已:疫情下,日本股神只靠「這操作」獲利滿滿

2020年3月,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的衝擊,日經平均股價指數連日下跌,每日連續下跌超過1,000點。別說散戶投資人了,連人稱「專家」的機構投資人都紛紛發出絕望的慘叫。

日期: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