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4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05
投資理財

每年2%通膨,35年後資產縮一半 退休規劃怎麼做?理財達人推「二不三要」原則,千萬老本不是夢

面對全球市場不穩定、通膨壓力與日俱增,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今年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27%,來到近10年新高,手上的錢變得越來越薄,這對於未來正在進行退休規劃的民眾並不是好事,如果想要安穩退休,除了及早開始準備外,對於退休理財該如何規劃?

日期:2022-04-28

財經時事

勞退自提6%?這樣做加速存退休金還可以省稅! 她:戶頭多400萬

勞動部表示,為保障勞工老年退休生活,勞工退休金條例明定,雇主應按月提繳不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的退休金,存於勞工保險局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勞工亦可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勞工退休金並由政府統籌進行長期、穩健的投資運用,以提高基金收益,強化勞工退休保障。

日期:2021-10-29

產業時事

AppWorks School 五週年報告:畢業4年校友,軟體工程師年薪中位數達120萬

成立於 2016 年的 AppWorks School,以協助人才快速、有效的吸收資訊科學觀念與技能,成功轉職數位產業軟體工程相關職涯為目標,並持續衝刺並精進我們的服務。在這個滿五週年的時刻,透過本文,除了分享 AppWorks School 至今的培訓成果,也希望提供我們的洞見與經驗,讓更多企業與機構從中獲得更多啟發,加速台灣人才與工作的數位轉型。

日期:2021-10-13

產業時事

疫情繼續燒、台灣GDP成長率5%恐不保? 勞工痛苦指數攀升 專家示警:今年還有這「灰犀牛」攪局!

新冠肺炎持續蔓延,全國第三級警戒持續月餘,人民宅在家、經濟活動受限制,大幅衝擊台灣產業。不過,行政院主計總處月初(4日)公布今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估保5,更大幅上修至5.46%,創10年來新高。但有國內學者提醒,薪資成長率低加上全球通貨膨脹影響,民眾荷包縮水的感受恐怕會更強烈。

日期:2021-06-21

投資理財

阮慕驊55歲財富自由,給中年人的10個理財建議:不要肖想長輩的遺產,自己賺的錢最可貴

從小就深受在銀行上班的母親影響,耳濡目染財經時事,阮慕驊在1991年跳入他最喜歡的財經報導工作。40歲起辭掉穩定收入的平面媒體工作者,成為電視、廣播界最早的斜桿工作者。如今才55歲,就已財富自由。 阮慕驊以他的親身體悟,分析如何為自己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藉由投資理財,早早為自己賺進退休金。 一向樂於分享的阮慕驊,在本書中分享如何縱觀大環境趨勢,賺得長期的時間財(定期定額存股,尤其是存穩定的龍頭股),也研究投資營收、利益正在高成長期的公司,賺取短期機會財。 同時不管是身處在好好壞壞的景氣環境中,他也提供了如何認識股市的本質,分享他跟國外的理財大師學到了什麼樣的理財精華。

日期:2021-05-20

財經時事

千萬勞工注意! 勞保每月自提6%享「稅賦優惠」 退休金還能多1倍

為使勞工老年經濟安全多一層保障,提醒適用勞退新制的勞工朋友,可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提前建立儲蓄習慣,除享有自提金額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的稅賦優惠,每年還可以分配投資運用收益,請領退休金時可享有不低於依2年定期存款利率所計算的保證收益,可讓老年生活更安心。

日期:2021-03-21

財經時事

白皮書揭密!金融業平均月薪衝破9萬 銀行業最高,最低的是....

最新版的金融建言白皮書揭密,金融服務業平均薪資已高於整體服務業薪資水準,平均月薪已達93,059元,薪資成長率達4.3%,比起全體服務業平均薪資54,245元高出逾七成。

日期:2020-09-29

保險稅制

我今年60歲,勞退金100多萬該一次領還是按月領?勞退新制全攻略:這樣領最划算

台灣從2005年實施的勞退新制,就是強化企業為勞工提撥退休金的一項重要措施。截至2020年,已經有將近700萬勞工加入勞退新制,可說是攸關廣大勞工退休金的重要制度,如果勞工沒有為自己準備退休金,也不靠子女奉養,勞保、勞退就是退休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成為很重要的一桶金。

日期:2020-07-21

財經時事

勞退月領新制7月上路 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

7月1日起勞退新制上路滿15年,即將有首批純新制年資勞工,達到可以選擇月領退休金或一次領的資格了。而且此後每個月都會有一批人,可以陸續達到新制提撥年資滿15年的資格,到底是那些人?勞工如何能知道自己是否符合資格?何時能向勞保局提出申請?以如何精準計算自己能領多少月退休金?以下五大問題,一次報給你知。

日期:2020-07-02

產業時事

「豬」與「債」包袱拖累 中國經濟蒙上三道陰影

中國經濟減速,被認為是影響二○二○年全球經濟的一大風險;陶冬認為,中國的確面臨內外需求不足的嚴峻挑戰,而且,政府出手搶救的空間有限。

日期: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