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搜尋條件:遠距辦公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16項結果
搜尋日期:
競爭力

武漢肺炎防疫作戰》實行員工在家工作,公司該注意哪些事,才能超前部署?

居家工作與異地辦公屬於工作地點之變更,建議勞雇雙方以書面協議方式作為原有勞動契約之增補條款,以杜爭議。

日期:2020-03-24

產業時事

台積電、鴻海….19家科技廠3月營收創10年來最大降幅,日經:景氣復甦恐得等明年

日經亞洲 (Nikkei Asia) 報導,台灣科技大廠 3 月營收陷入至少 10 年來最大降幅,顯示市場對晶片、個人電腦 (PC) 等電子產品需求將下滑,全球各地將感受到深遠的影響。

日期:2023-04-14

產業時事

科技業搶救人口!台積電催生補助「加碼10倍」、鴻海生一個領逾百萬元:保母費、幼稚園全包了

越趨嚴重的少子化現象,讓市場逐漸萎縮、消費力減弱,未來企業也很有可能招不到員工,為了鼓勵員工「增產報國」,科技大廠們紛紛出招催生,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推動「台積寶寶茁壯計畫」,生育補助金直接加碼10倍「每胎補助1萬元」;其他企業像是聯發科、聯詠、緯創、仁寶等,補助金5000~66000元不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先前更是喊出「0到6歲公司養」政策,員工每胎除了能月領1.5萬元育兒津貼,再補助7萬元,保母費、幼稚園的費用幾乎都由公司通通包了。

日期:2022-04-01

產業時事

被看衰的英特爾,財報居然勝預期!還讓台積電股價跌逾3% 背後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英特爾(Intel)陷入晶片製程落後、遭競爭對手超車窘境,CNN報導甚至直言,英特爾「已失去了不容置疑的業界領導地位」;然而,英特爾卻在昨(21)日的法說會中,繳出一張超乎預期的成績單,激勵股價大漲逾6%。

日期:2021-01-22

產業時事

為何這檔科技股半年飆升9成? 疫情發燒讓40年老廠翻身 「全球市場就靠台灣撐了」

NB族群通常不是台股科技股的亮點,半導體、IC設計及台積電供應鏈才是,沒想到今年武漢肺炎(COVID-19)肆虐,意外炒熱了NB族群這個冷灶,因為全球消費者在家上班及遠距教學的需求,出現爆炸性成長。Chromebook在整體NB族群中的出貨量成長最快,超過蘋果MacBook及傳統的Windows系統NB,而耕耘Chromebook達十年、成立逾40年的宏碁(2353)意外成為大贏家,股價從今年3月台股波段低點強彈,累計至今半年已躍升88%。這不僅遠超過同為NB品牌廠華碩(2357)的49%,也優於同期大盤指數的46%。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樂觀預期,當前Chromebook供不應求、需求強勁的態勢,可望一路持續到2021年以後,且各種零組件缺貨嚴重,「我們真的要照三餐以上問候(代工廠)廣達(催貨)!」

日期:2020-09-10

職場生活

全國三級警戒》該全面改為居家工作嗎?小孩停課大人怎麼辦?勞動律師建議…

最近出現幾起感染源不明及群聚感染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企業首先最應關注的是員工安全。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預先擬定應變計畫,以利持續營運而不發生營業中斷之風險,乃當下所有經營者之當務之急。

日期:2021-05-12

職場生活

混合式辦公接軌元宇宙熱潮 顛覆未來工作場域框架

新年伊始,回顧並展望年度關鍵字,「元宇宙」絕對是科技業發燒議題。從全球最大社群媒體臉書宣布改名Meta,全球繪圖處理器龍頭、AI教父黃仁勳親身示範,揭示藉由沉浸式科技打造虛擬平行時空的科幻已成真。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如果說新冠肺炎加速推進混合辦公的彈性便利,元宇宙則引發人們對於虛擬辦公場景的無線想像,屠龍刀、倚天劍雙劍合一,勢必顛覆未來工作場域框架。

日期:2022-01-10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10604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日期:2021-06-04

財經時事

沒有台積電,福特頭很痛…為何汽車工廠「有訂單」卻被迫停工 盼台灣「護國神山」救援?

明明有訂單,工廠卻被迫停工,這是什麼情形?上個禮拜,美國汽車製造商福特,暫時關閉了位於肯塔基州、專責生產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的工廠;日前,福特又宣布,自本月19日起,位於德國薩爾路易(Saarlouis)的工廠,將暫停營運,至2月19日為止。

日期:2021-01-19

產業時事

Netflix去年股價腰斬,2023也不妙?市場憂用戶成長恐低於預期,「這個國家」的戲劇可望成救星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訂戶、營收、股價都扶搖直上的影視串流龍頭Netflix,於2022年,陸續面臨市場競爭加劇、用戶成長趨緩等利空因素,導致股價跌跌不休,全年累計下跌逾5成。

日期: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