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7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04
職場生活

別因「重症率低」輕忽!專家曝「兒童染Omicron兩大症狀」…讓5歲童打疫苗?陳時中這樣說

新冠(COVID-19)疫情持續,隨著群聚感染增加,確診Omicron變異株的個案也愈來愈多,當中不乏12歲以下的孩童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自今年1月以來,共有82例12歲以下兒童的確診個案,相較於590例成人與青少年個案,症狀上可看到兒童感染後的症狀和其他年齡層明顯不同。

日期:2022-02-11

產業時事

丹麥瑞典捷克與病毒共存,英國加入、美國下一個!防疫解除回正軌,台灣何時做看「這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2/11表示,如果全球7成人口都接種疫苗,那COVID-19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急性發病期,可能今年就會結束。與病毒共存,歐美多國已經正式啟動、希望回復如常生活,像是英國,確診數從1月單日飆破22萬例,在2/8已經降到66183例,讓首相強生2/9宣布,要在2周內解除一切防疫規定,就算是檢測陽性也不用自我隔離。

日期:2022-02-11

投資理財

長榮、陽明、萬海重演去年劇本?航運股有4大利多!專家:「它」3-4月營收有機會跳升

航運類股會不會重演去年的劇本?直接向上漲!

日期:2022-02-10

全台防疫報導

春節後疫情爆發風險「這時點」才能解除! 專家提開工5招自保:出現2症狀就要小心

為期9天的春節年假終於在昨(6)日畫下句點,今(7)日全台正式開工。由於過年期間不少人往返南北與家人團聚,也讓許多專家、民眾擔憂年後是否會造成新冠(COVID-19)疫情大爆發;對此,有醫師提醒,開工後兩周是重要觀察期,並提醒大家若出現2大症狀一定要注意!

日期:2022-02-07

產業時事

幾個月後,世界可望近乎正常…南非、英國「這兩個現象」 顯示疫情轉折點已經出現?

「病毒不會被根除,病毒將伴隨我們多年,但我們應該能在幾個月內,恢復近乎正常的生活。」1月22日,以色列N12新聞台(N12 News),播出美國輝瑞藥廠(Pfizer)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的專訪,除了表達對疫情前景的樂觀態度,他也強調,像Omicron這類變種病毒,所造成的異常狀況,將是可控的。

日期:2022-01-27

產業時事

搶年後第1針!第3劑疫苗1/26起預約 最快2/7施打

因應本土疫情延燒,1922平台再開放第三劑疫苗預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21期可預約接種時間為1月26日至28日,過年後2月7日至2月13開始接種。

日期:2022-01-23

全台防疫報導

別把Omicron當感冒!這2類人重症率還是很高 疾管局前局長:台灣要和病毒共存要等「這時候」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爆發82例本土確診,全台7縣市都有確診足跡,不明傳播鏈與感染源持續增加中。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今受訪時直言,台灣已經無法靠精準疫調圍堵病毒擴散,只能尋求被動「減災」、難以主動「清零」,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與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蘇益仁強調,台灣仍有20%左右長者尚未接種基礎劑,且「65歲以上長者」及「高危險群人口」兩族群,即使接種完二劑仍有高比例重症率與死亡率,直言台灣目前還沒滿足與病毒共存的要件,呼籲民眾仍要確實防疫、儘速接種第三劑疫苗。

日期:2022-01-22

產業時事

Omicron可望帶來群體免疫?台灣要「清零」或「與病毒共存」,得先了解這3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疫情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究竟該堅持「清零」或選擇「與病毒共存」,各界看法不一,難有定論。

日期:2022-01-21

全台防疫報導

第三劑不是與「病毒共存」的關鍵? 李秉穎曝:這20%的人才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縮短第三劑施打間隔,只要打滿12週即可登記預約。不過疫情似乎篤定無法清零,許多國家都已經確定要與「病毒共存」!對此,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強調,與「病毒共存」的關鍵不在於第三劑施打率多少,而是有20%的人連一劑基礎劑都沒打,完全沒有就會有較高重症的可能,國人就沒有辦法安心與病毒共存。

日期:2022-01-20

全台防疫報導

陳時中說「未來將縮短檢疫日期」 》若每個人將難逃確診的命運 為何還要高規格防疫? 動態清零、與疫共存大PK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日期: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