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260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30
產業時事

經濟沉睡30年 日本再度站上全球舞台 美日結盟!日本製鐵重金併購美國鋼鐵

日本鋼鐵龍頭廠日本製鐵(Nippon Steel)在二○二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打敗競爭對手,宣布以一四九億美元(約四六五○億新台幣)併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日本製鐵重現攻城掠地的企圖,勾起一九八○年代日本企業征戰全球的回憶,也是日本經濟沉睡三十年後,再度站上全球舞台的代表作。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Nike調降2024年財測,盤後重跌逾10%!死對頭愛迪達今年股價飆漲52%,Nike還能穩坐龍頭?

美國運動用品巨頭Nike於美國時間12月21日盤後公佈2024會計年度第2季度財報,該季度營收年增1%,達到133.88億美元,每股稀釋盈餘更呈現21%的年增長,達到1.03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但Nike也宣布調降全年財務預測,並啟動一項龐大的20億美元成本削減計畫,這一消息立即導致盤後股價急跌超過10%。

日期:2023-12-22

產業時事

新光人壽60年來首創職務「通路長」!30年老資歷大將揭4策略「讓笨重大象漂亮轉身」

新光人壽今年屆滿60周年,積極推行各項組織重塑計畫,更設立新壽60年來首位、業界唯一的「通路長」職務,由資歷逾30年的大將,資深副總劉信成擔任該職。劉信成今(19)日以通路長身分出席媒體茶敘,分享上任後之改造成果。首先,透過境內異業結盟、境外同業合作2大策略,擴大新壽業務版圖;同時也有2項針對業務人員體系改造的措施,一是明年起實行「全面部分工時化」,二為提供內部創業途徑,鼓勵員工挑戰高薪、高職位。

日期:2023-12-19

產業時事

有錢人的投資組合跟你想的不一樣!股票部位只有25%、基金僅10%...最多錢配置在「這裡」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自2013年開辦至今成立滿10周年,週五(12/15)舉行記者會,宣布成立全新團隊、升級提供「家族辦公室服務」。在記者會上,國泰世華銀行也分享多項私人銀行相關數據。

日期:2023-12-15

投資理財

瀚亞投資執行長專訪》將持續強化在亞洲地區的優勢,2024佈局建議微增債券比例

在2023年4月到訪台灣時,Bill Maldonado的身份是瀚亞投資(新加坡)投資長,如今當他在同年11月再訪台灣,已高升為瀚亞投資(新加坡)執行長暨代理投資長。以新角色展望2024年,Bill Maldonado不僅將致力持續強化瀚亞投資在亞洲擁有的優勢,更建議投資人於2024年微幅增加債券部位比例。

日期:2023-12-15

產業時事

點頭與搖頭下的永續金融

在杜拜舉行的COP28,氣候金融是重要主題,無論是再生能源3倍或能源效率2倍承諾,都需要龐大資本。這是金融業與資本市場定義未來永續金融的世紀工程,手上有權、有錢的主角,都脫不了關係。

日期:2023-12-13

產業時事

寒假要去歐洲玩,還不用花錢申請ETIAS!歐盟官宣計劃再延後到這1年…如何申請步驟先存起來

歐盟原定明年2024年1月1日開始實施歐洲旅行訊息和授權系統(European Travel Information and Authorisation System,ETIAS計劃)再次延後上路時間,根據歐盟官網指出,目前計畫延後至2025年中才會開始,來自60多個免簽證國家、約14億人需要獲得旅行授權才能進入30個歐洲國家進行短期停留。待歐盟正式實施後,包括台灣,入列免簽入境的國家地區旅客,要事先上網申請ETIAS才能入境。旅客入境不需要護照蓋章,將透過掃描臉孔和指紋來登入ETIAS,將有效提升效率、縮短入境等待時間。

日期:2023-12-08

產業時事

中國壽險業籌500億人民幣護盤基金!習近平「既要又要」嚇壞金融圈,陸股救市沒人敢扛

習近平貫徹「既要又要」的政策,既要拉抬股市,又嚴厲清算金融官員,李強的救市行動猶如綁著雙腳跑步,舉步維艱,事倍功半。

日期:2023-12-06

產業時事

工研院首創大客車智慧充電 未來靠AI規劃路線用電排程 拼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

為邁向2050凈零碳排,我國其中一項關鍵戰略政策,是規劃在2030年達成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2023年國內預計有超過2千輛電動公車,但與本來的2300輛目標仍有一小段差距。為了幫助客運業者加速轉型,交通部與工研院、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合作,建構「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監控管理平台」,幫助步入電動化的客運業者,少走冤枉路。

日期:2023-12-05

產業時事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去世,享嵩壽100歲!德國猶太裔難民出身,從甘迺迪到拜登他當過12任總統顧問,為何一生毀譽參半?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