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搜尋條件:
搜尋指定關鍵字:
共有12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29
搜尋日期: 最新 最舊

比三葉蟲還老的「古生物」! 原來是地球暖化救星?

全世界不斷傳出野火、洪水等天災,我們又該如何減緩地球暖化所帶來的威脅? ​ 減少「碳排放」是每一個國家的重要議題,臺灣研「微藻碳捕捉」技術,靠著藻類是地球上行光合作用最大微生物的特性,固碳效率比起樹木強6到15倍! ​ 一起來到臺南成功大學,尋找這地球暖化救星的古生物,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微藻」是地球暖化救星? 吸碳效果比大樹更強!

全世界不斷傳出野火、洪水等天災,我們又該如何減緩地球暖化所帶來的威脅? ​ 減少「碳排放」是每一個國家的重要議題,臺灣研「微藻碳捕捉」技術,靠著藻類是地球上行光合作用最大微生物的特性,固碳效率比起樹木強6到15倍! ​ 一起來到臺南成功大學,尋找這地球暖化救星的古生物,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終極潔淨能源—氫能淨零科技新應用開箱

為減緩氣候變遷速度,「氫能」是重要的解方之一,世界各國紛紛投入氫能競賽。 在臺灣,氫能已經有許多應用,工研院用氫氣作為無人機電力來源,協助偏遠地區運送物資、新創團隊研混氫電系統,成功利用半導體、石化業的工業餘氫來電!這其中的技術關鍵是什麼呢?跟著鏡頭一起來揭密!

終極潔淨能源—氫能 淨零科技新應用開箱

為減緩氣候變遷速度,「氫能」是重要的解方之一,世界各國紛紛投入氫能競賽。 在臺灣,氫能已經有許多應用,工研院用氫氣作為無人機電力來源,協助偏遠地區運送物資、新創團隊研混氫電系統,成功利用半導體、石化業的工業餘氫來電!這其中的技術關鍵是什麼呢?跟著鏡頭一起來揭密!

3分鐘帶你了解:公私如何協力解決台灣城鄉不均與人口外流問題| 2023地方創生論壇

台灣正面臨人口紅利減少,大都市過度集中及城鄉展不均等挑戰。 2023地方創生論壇正是為了因應這些問題,邀請政府、企業、地方創生團體共同參與,攜手打造「均衡台灣」。

綠電新主張 儲能一條龍 盛齊綠能打造永續事業體

2050 淨零碳排的浪潮中,「儲能」是能源供應的關鍵一環,企業也在加速儲能設施的設置,讓再生能源成為穩定的電力來源。 ⚡ 👉 盛齊綠能|能源產業擴大儲能建置的最佳幫手 ✔ 擁有電源跟通訊核心技術,提供高品質設備和專業技術服務 ✔ 專業的在地化團隊,二十多名工程師系統整合跟監控維運 ✔ 提供從開、設計、採購、工程、維運跟代操,一條龍的解決方案 儲能設備與再生能源相輔相成,在停電、限電的狀況下,成為緊急備用電源的供應,幫助企業達到永續經營。

扭轉小鎮!守護候鳥的家 廢棄鹽田照亮「他們」返鄉路

「黑面琵鷺在最瀕危時,全球只剩約300隻,但義竹在2023就破記錄觀察到1000多隻。」義竹鄉鄉長黃政傑開心的表示。 氣候變遷讓候鳥、物種面臨生存威脅,而綠能無疑是在延緩氣候變遷行動中的重要關鍵;但許多人也擔心綠能與生態該如何兩全? 沒想到有人辦到了!光電廠商在嘉義義竹鄉利用荒廢的鹽田開太陽能光電案場,還積極守護當地的候鳥生態,讓綠能與生態找到平衡點,讓當地居民也大讚:「做了最好的示範」! 不只守護候鳥聖地,也為當地帶來更多工作機會,幫年輕人照亮他們的返鄉之路,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吧!

【扭轉小鎮!守護候鳥的家 廢棄鹽田照亮「他們」返鄉路】

「黑面琵鷺在最瀕危時,全球只剩約300隻,但義竹在2023就破記錄觀察到1000多隻。」義竹鄉鄉長黃政傑開心的表示。 氣候變遷讓候鳥、物種面臨生存威脅,而綠能無疑是在延緩氣候變遷行動中的重要關鍵;但許多人也擔心綠能與生態該如何兩全? 沒想到有人辦到了!光電廠商在嘉義義竹鄉利用荒廢的鹽田開太陽能光電案場,還積極守護當地的候鳥生態,讓綠能與生態找到平衡點,讓當地居民也大讚:「做了最好的示範」! 不只守護候鳥聖地,也為當地帶來更多工作機會,幫年輕人照亮他們的返鄉之路,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吧!

【小漁港變身台灣之光! 他們用「工程奇蹟」守護下一代】

彰化擁有廣闊的潮間帶和豐富的魚獲資源,但你一定沒想到,一項「世界最大」的工程奇蹟也在彰化! 近年來汙染和氣候變遷問題,彰化漁民收成大減而影響生計,彰化漁會主任心痛表示:「能源轉型是必要的,要阻止海洋繼續暖化,我們的後代才能繼續有魚吃。」 展綠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但要克服台灣「土地有限」的問題,《和暄綠能》透過「這設計不僅突破環境限制,更運用工程實力,參與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海上太陽能電案場,一起來看他們如何用「工程奇蹟」守護下一代!

【暴雨、高溫讓漁民慘賠千萬? 靠「這個」不只養魚還能電! 】

極端氣候下,暴雨、高溫越來越頻繁,看天吃飯的漁民非常有感, 甚至造成收成損失慘重,一次慘賠近千萬! 其實,現在台南的魚塭不只養魚,還靠太陽能電增加收入, 一地多用!業者進駐後投入資源、改善魚塭環境, 希望更多年輕人返鄉參與養殖工作, 一起來看台南的漁電共生,怎麼做到土地共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