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下限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下限共有286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5/11單日恐破10萬確診?何美鄉「不大可能!」曝台灣人有1特性⋯「何時高峰」得看這件事

針對國內疫情嚴峻,衛福部日前釋出一份報告指出,5月7日新增發病數將達3萬7911人,5月11日新增發病數將達7萬5244人,不排除達到10萬2743人,數字之高,震驚外界。對於衛福部預估的確診數,有專家直言「不大可能!」並認為未來的疫情走向「或許會上去快一些,但下來會非常慢。」

日期:2022-05-06

焦點新聞

零工經濟崛起 頂大畢業、海歸學子,39歲的他為何寧願當9年「職場跳跳族」?

近年零工經濟崛起,高達近7成的勞工都有過非典型工作經驗,像是派遣、約聘、臨時工、按件計酬等,然而,月收入最低曾領不到2.2萬元,甚至有3成的人月收不到萬元。

日期:2022-04-26

台股

慘!剛發台積電畢業文隔天就大漲》他4年把5千萬翻4億曝一招:不再「買完就跌、賣出就漲」

編按:台積電昨(12)日開盤股價殺至552元創今年最低,一些股民不堪虧損紛紛忍痛下車。PTT股版一名網友PO出對帳單表示「台積電是我在股市裡受傷最多的一檔」,除了父母贊助他以563元買進一張台積電之外,還有他自掏腰包買49股(成本價567元),總共賠了12.77%,約8.6萬元,以他的薪水要存半年才有8萬,決定之後改轉進美股和大型ETF「這次要全面退出台灣股市了」。豈料昨天才剛發畢業文,今(13)日台積電股價就展開絕地大反攻,盤中一度大漲19元最高來到576元,終場上漲16元收在573元,輕鬆漲回該名網友的成本價。其實,股票投資最重要的不是選股,而是進出市場的時機。日本投資達人萬野正大也曾陷入這樣的窘境「買進熱門股之後,只要跌價就會認賠出場。休息一陣子後,再次買進熱門股,又再次認賠出場,就這樣一直重蹈覆轍。」直到後來,他參悟一件事,4年把5700萬翻成4.6億元。

日期:2022-04-13

台股

台股攻略》題材炒完就要見真章 名家教戰賺足解封財 觀光、遠距設備、宅娛樂 誰滿血復活?誰打回原形?

通膨題材熱,統計台股農曆年後至三月上旬各類股表現,鋼鐵、航運、水泥、塑膠等通膨受惠股,類股指數漲幅明顯輾壓大盤;然而,同樣位居領先群的類股中,卻也有這麼一個產業,它不僅無法受惠於物價攀升,反而可能成為通膨犧牲品,這個「異數」,就是觀光類股。

日期:2022-03-16

國際總經

俄羅斯沒在怕經濟制裁?普丁掌握這項「反制武器」,猶如掐住歐洲喉嚨!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展開「特殊軍事行動」,使俄烏衝突更加激烈,即使歐美國家,陸續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但普丁似乎「老神在在」,而他手中握有的反制之道,也令歐洲深感擔憂。

日期:2022-02-25

政治社會

讓台灣更美好的20個主張》防弊不該扼殺民間活力 鬆綁僵化條款 增進社會多元發展

編按:2014年,《今周刊》曾製作〈許台灣美好未來的30張關鍵選票〉封面故事,從經濟、社會、人權、政治各層面提出亟需革新的30個進步觀念,8年後檢視,當年的主張已有諸多落實,例如: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建置、同性婚姻合法、《民法》下修18歲、病主法上路等等。1312期封面故事〈讓台灣更美好的進步主張〉,我們再次從制度面著手,持續推進社會進步。報導涵蓋勞工權益、全民健康安全、產業發展與防弊、國家留才制度、強化政經體質五大面向,盤點20個對你我生活有重要影響卻不合時宜的法令。

日期:2022-02-11

政治社會

防弊不該扼殺民間活力

不獨厚特定廠商,是政府辦理採購案或將科學技術研發成果移轉的不變原則,但過於強調「防弊」的制度設計,有時反而阻礙了產業發展。

日期:2022-02-09

個人成長

誰說女人只能顧小孩?40歲媽媽當上快艇衝浪金牌國手 代表臺灣赴美參賽奪牌披國旗領獎

誰說當了媽媽之後就得放棄夢想?臺灣快艇衝浪國手陳美彤(Kimberly)顛覆傳統對於職業媽媽的社會框架,在滑水中找尋自我價值,35歲時跟著孩子接觸練習滑水,沒想到最後竟比他們更加投入,40歲當選中華隊快艇衝浪國手,開創屬於自己的熱血人生!

日期:2021-12-30

政治社會

路殺台灣人

編按:台南一名孕婦日前駕車不慎輾過正在過馬路的一對母女,導致婦人肋骨骨折,才3歲的女童傷重不治,肇事者聲稱遭到A柱遮擋視線,因此左轉時未減速。然而她事後竟稱,要將肚裡尚未出世的孩子「賠」給當事人,讓家屬聽了氣炸。交通部長王國材周三(5/10)表示,對於這起憾事深感愧疚抱歉,同時也下令全台即刻起,全面推動行人專用時相、行人早開時相,維護行人的安全。今周刊曾在2021年底報導,單是2020年,台灣馬路上就失去了3000條人命,傷亡總人數更高達50萬,等於平均一天約有1380人在路上非死即傷。本刊報導指出,這背後有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必須審視道路的死角,阻止交通繼續路殺台灣人。(原文刊載於2021年12月29日,更新時間2023年5月10日)

日期:2021-12-29

政治社會

五個關鍵字,請你深思

過去三個月,80%聲量投射出的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力」,而不是進步向上的「競爭力」。若不能從此頓悟,台灣政治體質的改善速度,恐怕追不上癌細胞的蔓延速度。

日期: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