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不爭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不爭的共有246項結果
理財

經濟重啟,通膨升溫 2021下半年「安全」為上 價值股還有戲唱

2021年下半年市場主題,將圍繞在「灰犀牛」與「黑天鵝」的共舞。「灰犀牛」指顯而易見卻不被慎重看待,最終釀成重大危機的風險。而「黑天鵝」則指發生機率微乎其微的極端事件,卻能引發嚴重的後果。

日期:2021-07-08

政治社會

3千萬劑疫苗,能讓台灣群體免疫?一張表比較7個國家「現有疫苗採購合約」:台灣是否過於保守?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7

個股深入分析

存股助理第22期|雞排變貴了,結果卜蜂是背後贏家

雞排變貴了,雞肉與相關加工食品從大賣場滲透到便利商店,要掌握這波消費趨勢,不能忘了卜蜂這家老牌公司。

日期:2021-06-04

政治社會

【疫苗關鍵QA】3千萬劑疫苗,能讓台灣群體免疫?1千萬劑疫苗,何時能打完? 最快何時開放邊境?

過去這一周,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四月接種人次三.九萬人,五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十六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整理二十五題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2

台股

疫情趨緩 台股準備挑戰17709高點?專家提醒要追蹤這個焦點和4個族群

毫無疑問,本土新冠疫情是左右5月份台股行情最主要的因素。本土疫情爆發後,加權指數先在5月的前2周急挫2500點,過去2周又連續反彈,迄上周五(5/28)大盤收在16,870點,重回各期均線之上,短期再破5月低點15156的機會降低,但直接向高點17709挑戰的期待則太樂觀。

日期:2021-05-31

全台防疫報導

3成勞工失業逾一年》美國就業市場想恢復疫前水準,惠譽國際評估:至少還要15個月

美國勞工部公佈的5月就業數據表現不如預期,讓市場開始擔心經濟復甦的腳步是否將比預期慢。全球三大信貸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對此提出最新預測,認為美國就業市場想恢復疫前水準,至少還要15個月。

日期:2021-05-27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3期︱要一年領息兩次 就看這一檔

在目前已公布除權日的公司中,有5家公司值得留意:分別是紡織股的聚陽、電子通路股的至上與巨路、食品股聯華,以及輪胎股南港。

日期:2021-04-26

金融

台企銀董座下台 問題不在遠向案送檢調 財政部罕發聲明 解析黃博怡「准辭」內情

公股行庫爆發新一波人事大地震,最受矚目的是接連踩雷、受潤寅案與遠向案呆帳拖累的台企銀,行政院為何選在此時撤掉台企銀董事長黃博怡大位? 其幕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隱藏內幕?

日期:2021-04-21

台股

「薪水下來就買股票,5年賠了70萬,我真心覺得股市是個騙人的地方...」一個菜鳥投資者的成長告白

以下的內容我在另一篇寫過大概是6年前寫的,不過這是重要的心法及故事,我自己也常常讀過一次又一次。如果你是和我一樣,年輕時什麼都不懂,就踏進了股市,花了7、8年的時間在股市輸錢,輸到心灰意冷,輸到想退出股市,不妨可以參考我到底怎麼一步一步的在股市中真正能賺到一些錢,一些概念,一些技巧,一些過往心路歷程,股市中差一點點就差很多,我可以領你進門,但未來得靠你自己努力,因為我沒有辦法逼你去看書或是吸收新的知識,我能做的事只有分享我的觀念,我的看法給你們參考。

日期:2021-04-15

生活消費

「寧可等待,也不將就」的生活進步哲學

賺得不多,想買的倒是不少。日常生活上,有過這種感覺嗎?為了省錢,可能學會不少小妙招、收集商品折價券、下載數個會員積點APP、跟著辦公室團購,最好用的省錢招式,還是「不買了」這一招。

日期: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