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中國半導體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中國半導體共有284項結果
科技

台積電法說會》庫存修正何時結束、會買庫藏股護盤嗎?9大關鍵問答一文掌握

台積電(2330)週四(10/13)舉行法說會,公布第3季毛利率衝破60%、達60.4%,淨利2808.7億元,每股純益10.83元創歷史新高!然而,相較起台積電亮眼的第3季營運成績,法人更關注半導體產業目前遇到的庫存修正現況,以及台積電在美國對中國祭出半導體禁令後,將受到哪些衝擊,以下為今日法說會上的9大關鍵問答。

日期:2022-10-13

政治社會

美中晶片戰沒有回頭路》謝金河:不只台積電 「台灣受到衝擊會最大!」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1)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積電上半年業績頗佳,股價卻擋不住跌勢,最大關鍵在美中晶片戰爭已經朝著「往死裏打」的絕境。英國金融時報甚至形容,美國要把中國的晶片產業「打回石器時代」。他也提醒,台灣半導體產業還有一個沈重問題,就是IC設計產業都以中國市場為出海口,且營收逾50億元的業者中,中國市場逾50%,中國市場佔比達八成的就有六家。謝金河警告,過去美國列出實體清單,台灣企業還可以游走灰色地帶,「現在漏洞被堵死,未來營運可能面臨沈重考驗」。

日期:2022-10-11

國際總經

中國GDP能保2就偷笑?中國最準分析師、中共國師一致悲觀:經濟下墜速度恐快於多數人想像

10月16日,俗稱「二十大」的中共第二十屆全國黨代表大會即將於北京召開,並確立常委會人選。外界預期,中國未來5年的總體政策也將由此定下基調。但,無論「習皇帝」連任與否,不少權威經濟學家指出,二十大後的中國經濟,恐都難以避免走向「平庸」的命運,而曾經引領亞洲數十載的「中國世紀」,也或將因此迎來終結⋯⋯。

日期:2022-10-05

產業個股追蹤報告

【麥克連】20221002產業個股追蹤:台股悲情9月天,10月有光輝行情可期嗎?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02

精選個股與解析教學

【麥克連】20221002精選個股:2022年具轉機題材,獲利將大增一倍,明年擴產最積極且在台積電滲透率攀升,獲利持續增長中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02

每週一檔精選個股

【麥克連】20221002精選個股:9月營收將創歷史新高,3Q22財報藏驚喜,長期受惠於中國半導體自主化趨勢及台積電量產新技術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02

科技

科技戰燒不停》美國過去打七傷拳、現在升級鎖喉戰,專家驚曝:中國還有兩大漏洞可鑽

從美中貿易戰到於近期悄悄展開的美國晶片方案,專家形容美國對抗中國勢力崛起的打法,從過往的「七傷拳」升級為「鎖喉戰」,不過儘管美國攻擊愈來愈精準,但中國仍有兩大漏洞可鑽。

日期:2022-09-26

國際總經

晶片戰爭 ——地緣政治的主戰場

去年此時,全世界都在搶晶片;今年,晶片供需卻出現逆轉,半導體產業瞬間成重災區。除了景氣反轉而下,美中科技戰也持續升級,夾在中間的台灣該如何應戰?

日期:2022-09-21

國際總經

1原因引爆中國晶片業倒閉潮,僅8個月達3470家關門大吉!香港學者:新半導體企業難生存

中國受到疫情反覆、執行嚴格防疫政策影響,整體消費力疲弱,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加上拜登政府對其祭出新一波晶片管制措施,拖累中國半導體產業。據官方數據統計,今年前8月高達3470家晶片相關廠商倒閉,而8月IC產量較去年同期暴跌24.7%至247億顆,創下1997年有紀錄以來單月最大降幅,累計今年前8月IC總產量年減10%至2181億顆。

日期:2022-09-17

國際總經

中國能做出核彈、太空船更登上月球 為何半導體製造連台灣車尾燈都追不到? 兩位竹科董事長「這麼說」

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軍事及航太技術大國,不僅坐擁數量龐大的各型彈道飛彈,國產太空船更已經登陸月球,更別提在20世紀中葉就自力發展出原子彈技術。然而,在儼然成為大國競爭熱門賽局的半導體技術,特別是12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技術,中國卻遠遠落後台灣,不論在技術實力或營收佔比都無法相比,為什麼?在台灣半導體供應商高層的眼中,中國同業享有的各種官方金援著實令人艷羨,但就是因為恣意揮霍政府資源、研發只求解決眼前問題的心態,加上部分廠商無法自力購買外國設備而限制了事業規模,都造成當前中國半導體製造的技術實力,仍距離台灣好一大段距離。

日期: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