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中國醫藥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中國醫藥共有234項結果
政治社會

能高縱走「領隊照顧落後女教授」失溫罹難…同行隊員腳程太快害了2人?資深山友:別拿命賭

近日又發生一起登山遇難的事故,一行6人的登山隊伍於4/18相約前往能高安東軍縱走,卻碰上今年第一波強勁春雨,腳程較慢的華裔美籍葉姓女教授(56歲)和陳姓領隊(45歲)遇難求救,兩人被找到時卻已不幸失溫罹難,一直到週二(4/25)山區天氣狀況才逐漸好轉,空勤直升機也將分批吊掛2人遺體下山。

日期:2023-04-25

健康

猴痘單周暴增15人創新高!傳染鏈擴大恐有社區感染…住飯店多做「這件事」更安全,傳染途徑、預防一次看

新冠疫情持續處於低點,不過猴痘疫情卻有上升的趨勢。疾管署周二(4/18)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確定病例(1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13例本土個案均為本國籍男性,分別為北部12例及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於3月26日至4月16日間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對此,有專家憂心,代表之前的防疫沒有發揮效果,相關感染鏈已難斬斷,猴痘恐成為國內地區性流行病,非特殊交友圈族群也難逃感染風險。也有專家指出,猴痘和新冠肺炎不一樣,疫調非常困難,社區裡可能已有感染,建議民眾要「固定性伴侶」之外,如果有外宿需求,建議自備床單、毛巾等個人衛生用品。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4/20指出,目前國內外都沒有任何個案是因旅館床單、毛巾接觸而確診,主要感染途徑仍是以親密接觸為主,提醒民眾不要抓錯重點,也不會建議民眾外宿自備這些物品。

日期:2023-04-20

房地產

全台唯一國際豪宅價值重劃區 綠美圖旁「雍悦一方」

重大建設+世界級公園,成就水湳經貿園區的亞太國際地位,台中市市長盧秀燕說的:「從來沒有一個都市計畫會投入這麼多的公共建設。」至今台中市府加上民間合力已經投入近千億元,各大建設如火如荼興建中,也陸續完工。

日期:2023-04-20

科技

掛牌首日大漲近1倍…台大醫前院長「這原因」進軍AI醫療研發:長佳智能的AI,都是醫師訓練的!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有20多家醫學中心,每家都做出獨家領域的醫療人工智慧模型,但不一定都有力氣做商業化推廣。長佳智能是少數完成一站化的AI醫療軟體。

日期:2023-03-28

政治社會

「永遠的部隊長」鍾逸人辭世,享嵩壽103歲…228率眾抵抗,被捕時曾喊: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在228事件中帶領民軍對抗威權政府的二七部隊長、知名作家鍾逸人於周日(3/19)與世長辭,享嵩壽103歲,據了解,鍾逸人1月14日因肺積水住進醫院,加上心臟衰竭,住進中國附醫,很快惡化為急救,1月16日住進加護病房,周日晚間病逝,家人皆隨侍在側。

日期:2023-03-20

政治社會

病人難受到自行掙扎「拔管」又被插回...《病主法》施行4年全國預立率僅千分之2,問題出在哪?

《病主法》施行滿4年,預立醫療決定書簽署人數卻成長緩慢,問題可能卡在三道門檻,政府須協助醫院端和民眾端逐一破除。

日期:2023-03-08

政治社會

前立委兒子登山墜谷罹難、工程師用最後一口氣打電話報警…遇山難該如何自救?牢記「333原則」

前立委林豐喜的兒子林維新,2/19至2/21組成4人登山隊要走能高越嶺,卻傳出2/20於花蓮五甲崩壁附近不慎墜落身亡,據了解一行人2/20早上從天池山莊出發,經檜林保線所要前往五甲崩山,領頭走的林維新因為腳程快,與其他人相隔較遠距離。

日期:2023-02-23

健康

化療吃藥吃到肝壞了…她胃癌4期花逾200萬,為省錢將做人體實驗…胃癌早期難察覺,8症狀要小心

藝人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經過8次化療原本情況良好,沒想到去年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是第4期,她周五(2/3)接受訪問時透露,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吃藥吃到肝功能都已經受損。她並表示,醫療費用超過2百萬,元宵節過後要去台大醫院接受人體實驗,「可以省一些醫藥費」。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因為腫瘤還小,症狀常常不明顯,一直到腫瘤愈長愈大,才會開始出現這些不適,或因腫瘤出血而有黑色大便,以及食慾減退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或有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胃部發炎或胃潰瘍等表現時,應該尋求胃腸相關專科醫師釐清病因。

日期:2023-02-05

科技

工研院合作中國附醫導入醫院機器人,再攜瑞鈦科技、達明機器人打造MIT智慧醫療生態系

機器人進駐醫院!工研院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1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共同打造醫院機器人,從手術、服務端兩路並進,醫療技術方面,能提升手術精準度,院內服務上則可以取代人力,從事感染管制清潔工作,降低風險。

日期:2023-01-13

政治社會

7成累犯有酒癮,戒癮治療為何推不動?正視3大困境,台灣才能真正解決酒駕

酒駕加重刑責,讓取締件數和死傷人數雙雙下降,但對酒精成癮的累犯效果卻相當有限。司法和醫療單位跨域合作,盼透過戒癮治療介入協助,卻因配套不足,執行成效大打折扣。

日期: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