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億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億人共有1835項結果
政治社會

花蓮地震,菲律賓總統、印度總理慰問…可望連3任的印度總理莫迪表善意,謝金河:台印的一大步

莫迪的一小步,台印的一大步!台灣發生7.2級強震,這次震度堪比1999年的九二一,不過整體經濟受到衝擊的程度比27年前小很多。不過,台灣仍然得到眾多國際友人的關注,這其中,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印度總理莫迪都在X上面發表對台灣人民的慰問之意,即將接任的賴總統也和他們互動。

日期:2024-04-04

傳產

中國1年吃掉7億隻豬,暴利行業為何變「穩賠大錢坑」?謝金河:穩?年虧近20億「台灣最慘養豬戶」

自由時報的「財經青紅燈」專欄出現一個醒目的標題,上面寫著台股最慘的養豬戶,我仔細看才知道是在說穩?!

日期:2024-03-31

政治社會

政府點火籌組印太雁行國際艦隊 三合一創新讓Taiwan can help變Taiwan can lead 

隨著全球供應鏈重整,東協與南亞國家等新興市場快速崛起,臺灣做為亞太地區重要成員,挾全球領先的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型塑經濟新未來。2024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今(26日)舉辦「印太對話展翼雁行」產業躍升全球新策略論壇,聚焦企業國際化與產業南向新世代二大議題,探討產業、資金、人才布局戰略,由政府點火、民間補強,組成靈活國際聯合艦隊,鞏固臺灣成為亞熱帶第一強國優勢,讓Taiwan can help躍升為Taiwan can lead,使臺灣成為世界的臺灣。

日期:2024-03-28

科技

榮獲「半導體諾貝爾獎」 蔡明介:台灣不應自滿於distant No. 2 籲政府強化IC設計業競爭力

(今周刊1423)許久未受訪專談聯發科與產業展望的蔡明介,談到十年來AI產業的爆發及聯發科的大成長,他期許台灣IC設計業市值及影響力可以與日俱增,不要滿足於目前的distant No. 2。

日期:2024-03-27

科技

獨家專訪 AI巨浪下 聯發科登全球IC設計前五強 蔡明介敞心:我磨劍十年的日子

(今周刊1423)在本次輝達GTC峰會中,以車用晶片驚豔各界的聯發科,其實近來在全球科技圈的亮度絕對不輸輝達……。今年五月,有「半導體諾貝爾獎」之稱的IEEE Robert N. Noyce Medal大獎將正式頒出,今年的獲獎者,正是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當黃仁勳宣示要讓AI深入各種領域,蔡明介的獲獎理由異曲同工,過去十年,他帶著團隊實現了全球範圍的「半導體民主化」,更讓聯發科躋身全球IC設計前五強。

日期:2024-03-27

全球股市

「台灣人擔著全世界的責任」他在高鐵車廂內,聽到4、5個人都談半導體…為何生產放這裡最有效率?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美中競爭下迎來新一波榮景。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直言,蔡英文總統這8年,台灣產業最大亮點就是「半導體」。他感慨40年前台灣是日本的「小跟班」,如今台積電投資熊本廠則是翻轉過來帶著日本往前跑。「DIGITIMES」創辦人黃欽勇細數過往20年全球科技業發展經歷「.com網際網路」、行動通訊、大數據、人工智慧(AI)四大階段,他直言美國人當年在加州矽谷「淘金」所用的「圓鍬、鋤頭」就是來自台灣。黃欽勇直言,接下來AI將有很大商機,台灣的科技產業自1980年代起奠基至今,半導體產業如今發展出非常完整配套體系,更因歷史、地理因素,創造出全球獨一無二的產業模式,雖說半導體產業使用大量水、電,但若換個角度思考,是「台灣人承擔著全世界的責任」。黃欽勇與謝金河一致認為印度半導體產業前景「不容小覷」。黃點出,首先,是到2035年,印度40歲以下的人口將比中國多3.8億人。他更斷言印度產業發展將傾向韓國以大企業帶動的模式,是因台灣有獨特地理、歷史條件,使其「蹲很久」的模式難以複製。

日期:2024-03-26

科技

創糖尿病足潰瘍治療新猷 1.6億患者有望免於截肢 博醫能搶攻再生醫療 打造幹細胞軍火庫

RMT控股集團旗下的台灣博醫能生技,日前取得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幹細胞治療技術授權,力拚在台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加速產品商業化腳步,以為糖尿病患者開啟療程的另一扇窗。

日期:2024-03-20

科技

成功老化

老化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如何樂活延壽、成功老化,是高齡化的新挑戰,也開啟醫療照護新商機。

日期:2024-03-19

國際總經

「覺得習近平蠻了不起的,連印度都能得罪!」台灣經濟走出去、台商移出中國 為何都不能忽視14億人的印度?

剛結束印度參訪行程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角力的局面中,坐擁14億人口的印度是少數敢跟中國說不的國家,不僅全面封殺中國App、拒發觀光簽證給中國旅遊團,甚至要求本國航空公司拒載陸客。印度高度「去中化」的政策方向,給了台灣及台商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論是台灣要與印度洽談產業合作,或是深耕中國多年的台商要尋找下一個生產基地,都不能忽視這個成長中的南亞大國。

日期:2024-03-18

傳產

統一、統一中控營收創新高!羅智先:中國市場基本生存線「必須做到5年500億人民幣」

統一、統一中控、統一實業及大統益四家公司,週五(3/15)舉行聯合法說會。其中,統一、統一中控營收都創新高,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強調,統一中控未來5年內營收「必須」做到500億元人民幣,這是基本生存線。

日期: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