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內閣總辭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內閣總辭共有36項結果
政治社會

蘇貞昌辭前拍板!內政部函釋解套 跨國同性伴侶將可在台結婚

內政部19日發函將跨國同性婚姻範圍擴大,無法同婚國家與包含港、澳等人士皆可來台同婚。未來除了兩岸同性伴侶,其餘跨國伴侶均適用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8條規定。行政院官員19日晚間指出,行政院長蘇貞昌認為目前多項法律訴訟結果均承認跨國同婚合法,政府必須面對此事,拍板透過函釋解套。

日期:2023-01-20

政治社會

蘇內閣總辭》蔡英文啟動內閣改組牽動未來新局 陳建仁、鄭文燦被外界點名成熱門人選

民進黨政府在去年底九合一大選大敗後,就不斷有內閣改組的聲音傳出,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昨(19)日向總統蔡英文提出請辭後,蔡英文也在臉書上盛讚蘇貞昌四年來的表現,並且透露蘇貞昌此前早已多次向她請辭,而此次在總預算案過關後,蔡英文也未再次慰留,預料近日將公布部分新內閣閣員名單,其中,又以前副總統陳建仁接任行政院長的呼聲最高。

日期:2023-01-20

政治社會

蘇內閣總辭》細數四年點滴,蘇貞昌如何帶領台灣走過四年的順境與逆境?蔡英文大讚:他是支持我最大的力量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19)日對外宣布將率領內閣總辭,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上發表對於蘇貞昌四年多來的感謝之意,蔡英文表示,從去年底大選之後,蘇貞昌已多次向她表達請辭之意,雖然都希望蘇能留下來繼續打拼,但此次總預算通過後,蘇貞昌再次當面請辭。

日期:2023-01-20

政治社會

陳建仁接閣揆很快就會發生?蘇貞昌傳今提辭呈、週五內閣總辭...行政院回應了

今周刊編按: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後,內閣改組備受關注,昨(1/10)傳出行政院長蘇貞昌已經在打包行李準備離開行政院,今(1/11)將正式向總統蔡英文出辭呈。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蘇貞昌先前就說過,待立院會期結束後就會和總統討論,有任何結論都會對外說明。針對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11日上午8點,舉行的每週例行會晤,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兩人是就國政相關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張惇涵表示,首先,總統與院長就選後多項政策進行檢討與盤整,也都認為後續相關措施,應進行必要性的相對應調整,以回應人民期待。張惇涵說,第二,總統對於蘇院長帶領的行政團隊表達肯定與感謝,尤其在面對百年大疫與全球變局當中,行政團隊能夠盡全力穩定經濟、照顧人民。張惇涵指出,第三,執政團隊現階段最優先的工作,是讓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能夠順利審查通過,讓各項國政工作能夠順利推展。最後,張惇涵說,下階段的內閣調整,將在立法院會期結束後進行討論,若有定案將向各界報告,請各界無須過度臆測。

日期:2023-01-11

焦點新聞

菅義偉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 將接任日本首相職務

日本現任官房長官菅義偉,週一 (14 日) 下午以過半票數的 377 票當選日本自民黨的新任總裁,成為該黨新任黨魁。日本參、眾兩院也將於 16 日 (週三) 舉行新任首相的指名選舉,正式選出新任的日本首相。

日期:2020-09-14

政治社會

「文化恐怖份子」鄭麗君高人氣引退 留下三個燙手山芋

內閣今天總辭,文化部長鄭麗君中午在臉書宣布確定不續任,希望回歸家庭陪即將上小學的孩子。從去年民進黨勝選後,鄭麗君屢屢傳出異動,出路包括選台北市長、再上一層當行政院副院長等,最近又多了一個「選高雄市長」。如今她以「陪兒子長大」為由請辭成功,先休息沉潛陪孩子,又可以為下一階段的政治之路鋪路,不失為一個聰明的選擇。

日期:2020-05-14

政治社會

仍未獲邀參與WHA「台灣自己辦視訊會議」 陳時中賣關子:暫時不公布內容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亮眼的防疫成績備受國際關注,然而,即將登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台灣至今仍未獲邀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表示,台灣會自行舉辦相關視訊會議,至於會議內容為何?他今(14)日僅稱,「暫時不公布,先賣個關子」。

日期:2020-05-14

政治社會

「中國用各種理由拖延第二波包機!」陳時中:121人名單已提供、盼以華航執行 對岸堅持要東航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包機返台第二班機遲遲無下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表示,接回台人始終都是防疫優先、弱勢優先,但因中國以各種理由拖延,拒絕我方,對此感到無法理解且高度遺憾。

日期:2020-02-14

政治社會

蔡英文打破慣例!行政院提內閣總辭 蘇貞昌獲慰留

2020選舉結束,新國會產生,行政院在今天(13日)下午5時舉行臨時會,提出內閣總辭案。

日期:2020-01-13

政治社會

鄭麗君公開說明請辭與留任始末:文化沒有特效藥

鄭麗君部長今(22)日因出席關懷資深藝人春節餐會,卻因中正紀念堂去蔣化議題遭受資深女藝人暴力攻擊,可以顯見在許多文化政策的推動上,文化部與部分民間意見的歧異與鴻溝之深。

日期: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