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公共運輸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公共運輸共有173項結果
房地產

危老條例擬取消落日,北市老屋添加激情利多!「這3區」擁5個優勢、今年來房價漲逾1成

老屋進行都市更新的期程向來冗長難解,日前傳出為了突破都更期程過長的困境,內政部研擬取消「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條例)2025年以前進行重建可獲最高1.4倍容積獎勵的落日條款,將其「常態化」也讓老屋重建議題再次受到關注。對此,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根據內政部今年第二季度的房屋稅籍資料統計,台北市內有高達72%的建物屋齡達30年以上,比率為六都之首,老屋防災及結構安全性能普遍不足,但在台北市住宅供給量少,且需求穩定的狀況下,老屋價格難跌。

日期:2022-10-19

2022縣市長選舉

「嘉義市雞肉飯多、醫師也多」李俊俋端「醫療生技」政見牛肉:要讓年輕人看得到未來

曾經在中央擔任核心高官,亦曾在地方擔任過立法委員、縣市副首長,李俊俋談到他所觀察到的嘉義市現況,用其平穩語調娓娓道來。他是民進黨內少數從中央到地方都有政治歷練的政治人物。李俊俋的父親是在前總統陳水扁時代,有「國師」之稱的憲法專家、台大法律系教授李鴻禧。或許是因為自幼耳濡目染的緣故,李俊俋談起嘉義市政的願景,倒也有邏輯結構層層嚴明的味道。

日期:2022-10-07

房地產

脫北潮湧現!七都前10個淨遷出行政區,北市佔8個…「薪酸」不再北漂、甜甜圈效應明顯

內政部發布第一季房價負擔能力統計報告,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58倍,若再從個別縣市來看,又以台北市16.22倍、新北市12.85倍及台中市11.26倍為前3名。這意味著,在高房價時代,所得成長明顯緩速成長,甚至民眾不吃不喝超過9年,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在台北市購屋難度更大,也因此房價高漲成為人口外移最直接的推力。

日期:2022-08-10

國際總經

獲馬斯克支持、被稱為「川普的繼承人與終結者」 高舉自由立國大旗 43歲迪尚特強勢崛起

迪尚特(Ron DeSantis),現任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堅持「小政府」理念,給予人民最大自由,他在新冠疫情期間,讓佛州成為「全美國最自由的州」,更因支持度超越川普,獲得許多民眾矚目。

日期:2022-06-29

政治社會

北捷不忍了,放話票價要調漲:台電24年電價漲20%「這次漲8%成本就要多1.5億元」

台灣電力公司有意將電費調漲,因此台北捷運公司於今(27)日呼籲,應支持全國公共運輸,針對軌道事業勿調漲電價,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北捷對此也表示,捷運票價24年未漲,但台電這24年電價漲幅為20%,若電費調整,將影響營運成本,恐會有調整票價的可能。

日期:2022-06-27

政治社會

減碳目標和歐美有落差、規畫細膩度不如日本... 台灣淨零路徑須更具體 ,才能符合國際標準

國發會終於公布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圖,企圖跟上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做出具挑戰性的政策承諾,然而逐年的減少碳排放量尚不清楚,碳排大戶產業縮減產能與轉型,亦無具體規畫。

日期:2022-04-06

政治社會

釐清資產負債後 未來財務規畫更為關鍵 避免悲劇重演 台鐵公司化不能再拖

2022/4/21編按:立法院今排定審查台鐵公司化草案,但考量交通部和台鐵工會對內容尚未達成共識,加上工會可能發動五一勞動節不加班行動,多數立委提出程序問題,籲交通部和工會先溝通再審法案。交通部長王國材強調,有把工會版本和行政院版本做對照,目前「已有腹案」。雙方提出的版本究竟落差在哪裡?《今周刊》在1319期曾以專文比較交通部和工會各自提出的版本,也訪問多位財務和交通界專家進行深入剖析。

日期:2022-03-30

科技

柯文哲:「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台北市3500輛公車電動化倒數計時 商機估350億元起跳 鴻海、歐商競相卡位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2)日宣告,市府推動交通工具電動化,將從公車分階段電動化開始,不僅停止採購燃油公車,並預計2022年底引進400輛電動巴士,並在2030年將全市約3500輛公車都汰換為電動巴士。其次,市政府將視電動車發展狀況,可能不久停止採購燃油的公務車,轉為電動車。若以目前一輛電動巴士售價約1000萬台幣以上估算,全市3500輛公車電動化至少將創造350億元台幣商機,柯文哲直言「這是個很大商機」,而且歐洲企業很有興趣,「因為人人都想分一杯羹」。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則是趁著今天舉行Model T電動巴士試乘的機會,親自向柯文哲及大都會客運高層遊說,希望台北市採用國產電動巴士,促進相關產業在本土生根茁壯。

日期:2022-03-22

國際總經

疫情拉警報防Omicron上身!日媒調查:日本人打死不摸的「10個地方」 第一名是它

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全球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要防止病毒上身,除了接種疫苗之外,透過平時的生活習慣也能保護自己。有日本節目便訪調國內民眾,平時生活中最不會去觸摸哪裡以防堵病毒,為此整理出10個地方,結果第一名竟是天天都會觸碰的「門把」!

日期:2022-01-15

健康

馬路如虎口! 車下亡魂連4年攀升,車禍的「死亡條件」你中幾項?

台灣近年車禍死亡人數節節攀升,自2017年約2700人,至去年止,車下亡魂已近3000人;國人2020年10大死因中,事故意外更是排名第6。據交通部統計,65歲以上長者車禍死亡率最高,機車族死亡率遠高於汽車、腳踏車與行人,至於死亡車禍地點有高達6成發生在馬路口。

日期: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