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公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公約共有410項結果
科技

首創零廢棄外送平台,從「Miss Eco一口覓食」開始永續日常

全台首創零廢棄的環保外送服務平台—Miss Eco一口覓食,致力尋求同樣具永續願景的餐飲業者合作,以循環餐具外送餐點,減少外送製造的大量一次性垃圾。共同創辦人洪和晴、陳妍廷竟於學生時代即投入創業,並於經營團隊期間雙雙考取醫師執照成為準醫師。

日期:2022-10-28

政治社會

一片能源儀表板 讓國中生對用電軌跡很有感 虛擬電廠進校園 節能減碳從小萌芽

不同於一般學校,新竹光武國中導入工研院研發的能源管理系統,成為一座虛擬電廠!不但能控制學校、教室的冷氣溫度,避免尖峰時段用電量爆表,還達到能源教育扎根的效果。

日期:2022-10-26

職場

同事訂雞排沒揪,是職場霸凌?誰說只能忍氣吞聲...勞動律師:老闆縱容不管可求償

「每次辦公室訂奶茶、雞排甚至午餐,同事都刻意漏掉我,我提出抗議,他們依然故我,我向主管投訴,他雙手一攤說這是員工私人行為,人際關係互動他無法介入處理,不能強迫其他人一定要揪我,我被這種『冷暴力』持續對待,但又因為這份薪水是家中唯一收入來源不得不忍受,每天要進辦公室都非常痛苦,捷運快到站時眼淚就不自覺地留下來,我都懷疑我得到憂鬱症了…..面對這種不友善的職場環境,難道我只能自己默默離職嗎?」一位上班族向我表示她工作時遇到的無形壓力,已經讓她快要崩潰了。面對不友善的職場環境,難道上班族勞工只能默默承受?或是選擇離職?

日期:2022-10-20

政治社會

英國長年未認真看台灣 為何新首相說兩次「自由世界要確保台灣有自衛能力」? 72年來中英關係大轉向是北京「這」搞砸了

在國際上大力支持台灣的,從美國、日本,如今英國也加入這個行列?英國新首相特拉斯(Liz Truss)9月接受美國CNN專訪時表示,絕不能讓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教訓在亞洲重演,因此英國「連同所有盟邦,需要確保台灣有能力保衛自己,這點非常重要」。好巧不巧,今年6月特拉斯在英國前政府的外交大臣任內,也公開提出類似的說法。英國是1949年10月中共建政後,第一個給予外交承認的西方大國,但在前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執政期間,英國對中國的長年友好態度已經大轉彎,愈來愈提防北京。有英國國籍的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也是政經主題作家的汪浩認為,2020年夏天起北京開始實施嚴格的港區國安法,讓英國認為北京打破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中,對香港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的承諾,導致了後續一連串緊縮對中政策的變化。汪浩也認為,在英國政府對台灣態度漸趨友善的背景下,台英關係從貿易、投資到教育文化,都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日期:2022-10-17

焦點新聞

蔡英文首度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是「親近中國」還是創「新台獨紅線」?一探她的國慶曖昧政治學

台海近期風險升溫、中國共軍擾台力道與頻率高張,又逢中共20大政權交替的關鍵時期,總統蔡英文今年國慶日演說,較以往顯得有彈性及務實,不僅明確向中國喊話「兵戎相見不是兩岸的選項」,更首度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後,逐步恢復交流,願與北京尋台海和平的方法。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丁樹範直言不諱,「風險控管才是主旋律」。英國諾丁漢大學亞洲研究所中國計畫主任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受媒體訪問時評論,台灣越來越懂的在(台獨)紅線後頭創造空間。

日期:2022-10-11

政治社會

「最挺台灣的美國國務卿」 從西點軍校、商人到中情局長 龐培歐是否選總統 為何關鍵在未來半年?

「我跟我太太最後會決定怎麼做,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龐培歐夫婦將很快決定是否投入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決定)」。如果一切順利,兩年後的11月,龐培歐可能出線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如果敗北,或甚至未能在共和黨內的提名大戰中勝出,他坦承有可能就此回到堪薩斯州老家,在當地長老教會「為10年級及11年級學生教主日學」。

日期:2022-09-29

國際總經

第一時間站出來挺台灣、烏克蘭!立陶宛為何如此勇敢?故事要從30年前數十萬人上街擋坦克說起

編按:立陶宛是第一個捐贈疫苗給台灣的歐洲國家,也是在俄烏戰爭中,最早呼籲並實施不使用俄羅斯天然氣、石油、電力,並捐武器給烏克蘭的國家。自從立陶宛在台灣爆紅以來,各界對於立陶宛有許多好奇與疑問,這個國家為什麼如此勇敢、有什麼特色? 然而,相關的資訊有限,能夠看到的多是像教科書般簡略、被周邊大國欺壓的歷史敘述,或是僅限於暢銷的啤酒、巧克力,以及短期旅遊資訊。 作者在前往立陶宛前,也有一樣的困惑,深諳人們心中的疑問。因此在友人及出版社的鼓勵下,結合研究、採訪與親身經驗,深入介紹這個國家。

日期:2022-09-29

政治社會

環境永續 人權無距 實踐《奧爾胡斯公約》精神

去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將氣候變遷納入基本人權,也就是說,獲得乾淨、健康和永續環境是一項基本人權。國家人權委員會日前舉辦二○二二環境權與公民參與論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奧爾胡斯公約委員會前主席Jonas Ebbesson 線上分享國際經驗,希望台灣也能實踐《奧爾胡斯公約》精神,確保永續發展與人權立國。

日期:2022-09-23

傳產

以人為本追求漁業永續、產官攜手推漁業與人權

臺灣遠洋漁業每年產值約400億元,有約2萬餘名外籍船員辛苦地在海上作業,貢獻一己之力,捍衛遠洋漁業勞動正義是政府與企業刻不容緩的責任,唯有產官聯手,以人為本追求漁業永續,方能創造產業發展與國際形象雙贏。

日期:2022-08-26

政治社會

生活在良好健康安全環境中也是人權 《奧爾胡斯公約》遵守委員會前主席:遇疫情或經濟衰退也不應打折

由國家人權委員會主辦的2022環境權與公民參與論壇,今年以《環境永續 人權無距》為題,並請到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奧爾胡斯公約遵守委員會前主席Jonas Ebbesson線上參與,分享國際經驗。Jonas Ebbesson表示,就算遇到疫情或經濟衰退,各國對人權的支持也不應打折。

日期: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