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機擾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共機擾台共有35項結果
政治社會

鄧麗君上萬歌迷在此送行、幫派大哥數千人簇擁公祭... 58年一殯將走最後一程,最快這時開拆!

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是台灣罕見坐落在鬧區的殯儀館,每逢選舉總有拆遷呼聲,總被視為北市最大嫌惡設施,但將近一甲子的歲月,這座中國式宮殿建築為人生最後大事忙碌身影,已成居民不可抹滅記憶。北市去年已通過六千萬拆除預算,原訂今年就要拆除,卻因第二殯儀館整建工期延宕,市府預估明年春節前後才能開拆一殯,走入歷史。

日期:2023-02-19

政治社會

受夠間諜氣球!布林肯會晤王毅直嗆「不准再發生」…警告中國提供物資給普丁「後果會很嚴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18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場邊會晤,這是美中高層官員自中國偵察氣球事件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 表示,布林肯告訴王毅,氣球進入美國領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絕不能再發生」。布林肯並警告王毅,中國協助俄羅斯躲避與其入侵烏克蘭有關的制裁,或提供物資支援俄國總統普丁的軍隊,將有嚴重後果。

日期:2023-02-19

政治社會

敏感!金融時報:吳釗燮、顧立雄本周訪美,與白宮官員舉行國安對話…當事人一句話回應

今周刊編按: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Jon Finer)、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本周將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華盛頓總部與台灣來訪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舉行閉門對話。吳釗燮週六(2/18)在外交部記者會上被問到相關問題時,僅用英文回答「I’m not able to comment that, and I’m not able to confirm that.(我無法評論也無法證實)」。外交部週日(2/19)發布新聞稿指,吳釗燮7日接受「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晨間新聞」(Morning Edition)節目主持人Leila Fadel專訪。吳釗燮提到,俄國的軍事侵略引發各國憂慮,而威權擴張情況也發生在印太地區,特別是中國的野心及行動已不僅限於台灣,也擴及東海,甚至突破第一島鏈到南太平洋,具體事證是中國已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此外,中國在南海島礁填海造陸建立軍事據點,機艦巡邏早已成為常態,對世界更是一記警鐘。吳釗燮說,中國正觀察西方世界是否有足夠決心對抗俄羅斯,同時可能以烏俄戰爭為借鏡,研究俄國的軍事弱點,藉以改進其軍事能力。「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國持續堅定支持烏克蘭,應會使中國重新思考未來對台動武的代價,但如果中國看到西方國家分裂,沒有能力對侵略者進行懲罰,就可能促使中國武力犯台或對其他國家採取行動」。吳釗燮表示,面對中國的擴張野心,台灣唯有堅定自我防衛決心,奮起抗敵,才是對抗侵略者之道,而美國是台灣最可靠的安全夥伴,美方對台灣的支持至關緊要,尤其烏俄戰爭後,台美間更深化在安全方面的合作。「美國除提供防衛性武器持續助台維持自衛能力外,並協助我國進行軍事訓練,這對強化台灣作戰能力有絕對必要」。吳釗燮強調,台灣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不論是提供台灣武器、聲援台灣、或在中國冒進時共同制裁中國都十分感激。 吳釗燮也呼籲,戰爭帶來毀滅,對中國也意味著災難,維持台海現狀與確保區域和平,符合各方最大利益;聯合國憲章揭櫫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如果兩岸能以對話解決分歧,戰爭就可以避免。「但台灣不能只仰賴中國的善意,因此,我方在尋求與中國和平對話的同時,也必須積極準備防範最壞情況發生的可能」。

日期:2023-02-18

國際總經

新國安局長比想像要強悍!蔡明彥不是只懂外交,BBC訪談被問中共武攻:會為最壞做好準備

今周刊編按:內閣改組,國安局長陳明通請辭,職缺由外交部次長蔡明彥接任,是過去比較少見的情況,外交出身的他曾任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此次接掌國安局,外界多認為,這是借重其在派駐歐盟期間、處理安全合作議題的經驗,強化台灣與歐陸的交流合作,成為台灣國際情報合作「新支柱」。蔡明彥在2020年7月成為我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除了外交角色,也處理安全合作議題。去年(2022)10月才返國任職,期間也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深度訪談節目《HARDtalk》專訪,該節目一向以不怕碰觸禁忌,深入探討議題著稱。節目片段裡面,面對主持人直球對決詢問,「你是否認為你的國家台灣,在五年內會受到中國的武力攻擊?」蔡明彥表示,無法預測它(戰爭)何時、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能做的是為最壞情況做最好準備。這段訪問也引來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強烈譴責BBC並表達堅決反對,稱BBC「為台獨言論提供平台」,促BBC停止傳播反華言論。

日期:2023-01-30

焦點新聞

時隔745天,蔡英文讓媒體「問到飽」!超徵4500億還稅於民?台積電去台化?記者會QA一文整理

總統蔡英文周二(12/27)召開「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記者會」,親自宣布兵役延長一年、義務役薪資調高等配套措施。今天也是蔡英文睽違745天接受媒體訪問,本文整理蔡英文接受媒體提問內容。

日期:2022-12-27

焦點新聞

蔡英文首度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是「親近中國」還是創「新台獨紅線」?一探她的國慶曖昧政治學

台海近期風險升溫、中國共軍擾台力道與頻率高張,又逢中共20大政權交替的關鍵時期,總統蔡英文今年國慶日演說,較以往顯得有彈性及務實,不僅明確向中國喊話「兵戎相見不是兩岸的選項」,更首度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後,逐步恢復交流,願與北京尋台海和平的方法。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丁樹範直言不諱,「風險控管才是主旋律」。英國諾丁漢大學亞洲研究所中國計畫主任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受媒體訪問時評論,台灣越來越懂的在(台獨)紅線後頭創造空間。

日期:2022-10-11

政治社會

「中共無力橫渡台灣海峽」!他說10年內兩岸不會打仗:動用40萬軍隊跨海,哪來找運兵船艦?

俄烏戰爭打了7個多月,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布二戰以來首次動員令,要徵召30萬後備公民上戰場,戰情似乎沒有停歇的態勢,而台海情勢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亦對峙升溫,讓不少台灣民眾憂心戰爭會一觸即發。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認為,兩岸在未來10年內是不會有軍事戰爭的,因為以目前中國的軍事力量來看,是無力橫渡台灣海峽!「中共還是以政治手段,用錢買通一些親中的台籍人物,在台灣內部進行煽動才能趁機而入,若是用軍事手段,中共代價太高了。」

日期:2022-09-23

政治社會

中秋節空中有夠亂!43共機擾台、9架朝台北飛來 後頭2國也「參一咖」...4國空軍罕見互相驅離

即便是中秋節,中國仍然不停擾亂台海,持續派出大批軍機、軍艦擾台!國防部9/10發布新聞指出,截至昨下午5時止,偵獲共機43架次,其中有9架「蘇愷30」戰機,在台灣海峽北段越過中線後,航向似朝向台北飛行。令人注意的是,這次不只是共機,美國、日本軍機竟也現身,出現罕見台美中日空中互相驅離的情形。

日期:2022-09-11

政治社會

「如果我是台灣人,國防預算會想拉到GDP的10%!」 前美軍高官:台灣面對生存威脅 準備程度竟低到不行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台灣的國家安全及國防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在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午宣布捐出30億元國防基金前,曾操刀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的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就呼籲,直接面對中國威脅的台灣及日本,都需要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確保有足夠的自衛能力。柯伯吉在《日本經濟新聞》昨(4)日刊出的專訪中直言,中國的軍事支出每年增加6~10%,且連續25年如此,更別說中國一開始就把台灣列為軍事建設的主要目標。反觀美國倍多力分,守備範圍廣及全球,不僅投入歐洲的力道大增,未來也可能增加對中東的軍力,再加上在亞洲的安全承諾,負擔自然不輕。柯伯吉在專訪中不客氣的說,台灣面對真正的生存威脅,準備程度卻低到令人吃驚,「如果我是台灣人,我會想把GDP的10%花在國防上!」

日期:2022-08-05

國際總經

台灣軍事困境之一「F-16沒人開」!彭博:戰鬥機不缺、但得要50年才能補齊人手⋯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台,導致兩岸情勢緊張,中國甚至直接在台灣附近海空域鎖台軍演,引發國際關注。彭博社指出,如今空軍的力量對台灣極為重要,不過台灣的飛行員人數嚴重缺乏到至少要50年才能補齊人手,讓彭博社大呼,「台灣已經時間不多了」。

日期: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