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分裂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分裂共有705項結果
政治社會

香港送50萬張機票、這3家航空免費坐!《國安法》後最大吸客動作…「10類台灣人最好別去」

香港自去年底入境防疫大鬆綁,政府也打算祭出更多措施刺激旅遊,根據香港媒體報導,港府接下來將贈送50萬張機票,試圖吸引鄰近日、韓以及東南亞旅客回流,特別的是,香港本地居民也有份,周四(2/2)公布詳細內容。香港特首李家超下午在「你好,香港」啟動禮上宣布,向各地旅客免費送出50萬張機票,這可能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政府促銷旅遊計畫。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指出,贈送機票計劃將自3月1日起,為期半年,預期可為香港帶來超過150萬入境旅客。機管局表示,由於亞洲旅客佔訪港旅客逾7成,所以東南亞市場將會是優先。加上政府去年已贈送6萬張機票鼓勵市民打疫苗,政府預留在今年夏季再送8萬機票給市民,此外,會送贈約8萬張機票給「大灣區」的旅客,讓他們到港後以香港機場出境,因此政府整體將送出超過70萬張機票。據了解,首批機票大多為短程航線,像是中國、日本、南韓及東南亞國家等等,第2輪才會是長程線。50萬張免費機票將分配給國泰航空、香港快運及香港航空,3家航空公司將自行分配地區及數量。至於贈送機票的方式,將由航空公司安排大型抽獎、先到先得、買一送一等不同階段活動,送出大部分的機票。港府希望獲贈機票的旅客能多帶1至2名旅伴到香港,這樣就能為香港增加150萬人次以上的入境旅客。港媒報導指出,大部分機票會由航空公司通過其海外辦事處送出。(原文刊載於2023/2/1,更新時間為2023/2/2)

日期:2023-02-02

政治社會

捷克準總統不甩中國與蔡英文通話 前總理補刀嗆:「台灣永遠不屬於中國」

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Petr Pavel)1月30日與我國外交部長通話,31日又與我國總統蔡英文通話,引發北京當局不滿抗議。2006至09年間擔任捷克總理的托波拉內克(Mirek Topolanek)31日在推特發文,表示「台灣永遠不會是中國的」,並引用南韓與北韓、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作例子比喻。

日期:2023-02-01

國際總經

中國要搞計劃經濟?劉鶴否認:人民不會走這條路…今年經濟會好轉,GDP成長率將近6%

去年中國經濟成長寫下 50 年來次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周三(17)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發表致辭,他說,有人說中國要搞計劃經濟,「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國人民是不會走這條路的」。劉鶴指出,今年中國經濟會整體好轉,成長率達到正常水準,他預估今年進口會明顯增加,企業會增強投資力道,民眾消費也會回歸常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將回到接近6%水準。以下為劉鶴演講全文:

日期:2023-01-18

國際總經

熱帶國家多窮困,是因為天然資源太豐富人民易懶散?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破解富人迷思

在我35歲前,我對椰子的看法非常狹隘又有些負面。我在1986年來到英國以前,甚至沒有看過椰子,因為南韓太過北方,椰子無法生長,國家太過貧窮,無法進口像外國水果這樣的「奢侈品」。我唯一吃過的椰子,就是做為異國零食販售的餅乾裡混入的椰子絲。

日期:2023-01-18

政治社會

中國大解封!2種藥能制魔王變異株、1/6起再祭2措施防堵 羅一鈞示警:BQ.1恐成下波主流

台灣疫情有逐漸升溫趨勢,雖然目前仍以BA.5病毒株為主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Q.1變異株不容小覷,有可能會成為下一波國內的主流株。另一方面,面對1/8中國大解封,指揮中心也宣布,1/6起只要是中國轉機港澳來台 1/6起登機前必須附「篩檢陰性報告」。而對於中國主流病毒BF.7有可能隨著觀光客帶進台灣,羅一鈞強調2款抗病毒藥對Omicron系列變種病毒都有療效。

日期:2023-01-09

國際總經

重磅觀察 評論名家范疇推演對岸政經後勢 不是解封是洩洪 完全的人造災難

習近平這次無預警解封,效果相當於中國境內所有水庫無預警同時洩洪,除了導致全境醫療系統擠兌,恐怕中國經濟將繼續沉淪,最快得第四季才能止穩。

日期:2023-01-04

政治社會

美眾院議長難產百年首見!共和黨麥卡錫首3輪投票都失利…為何他搞不定保守派,自家黨員全跑票?

美國國會週三 (1/3) 換屆,眾議院易手由共和黨掌控,但週三稍晚舉行的眾議院議長選舉過程中,所有候選人均未達 218 票門檻,眾議長選舉進入多輪投票階段,創一個世紀以來首見。首 3 輪投票中,共和黨領袖麥卡錫 (Kevin McCarthy) 皆失利,眾議院隨後進入休會狀態。

日期:2023-01-04

國際總經

全球經濟40年來最疲軟!2023年「通膨+衰退」暴力升息的苦果終將自食:台灣只會比今年差

展望2023年,在通膨與衰退的雙風暴下,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將經歷不同型態的「試煉」,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乃至台灣,都有各自的難題與挑戰要面對。但,在充滿考驗的「試煉之年」中,仍不乏一絲轉機。如果這些轉機成就的條件能夠達成,2023年相對滯悶的全球經濟,或有望提前迎來曙光。

日期:2022-12-21

生活消費

他用半導體製程做50元可頌、他則捨600萬年薪去格鬥,太太氣到離婚!年度最夯人物專訪必看

以科技人精神、花2年時間才催生出一顆美味可頌;他買一套2000萬元德國設備,精準掌握天氣變化讓養雞更科學…,為何日本NHK特地來台,採訪台大物理系?他是數學及IT背景,沒念過一天金融或財務,如何能在全球金融重鎮華爾街行走超過32年?一篇篇精彩專訪,今周刊精選10篇2022年人氣最高文章,來看他們的故事。

日期:2022-12-19

國際總經

美國「核融合技術」重大突破!3大優勢一次看...從「技術→商轉發電」時間估10年以上

美國核融合實驗昨(13)日發布重大突破,產出的能量遠高於引發反應所使用能量,約達150%(1.5倍),是項重大的里程碑,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台灣原能會核研所分析,未來實現核融合發電機會越來越高,但尚未看到實際數據,國際對美國研究仍處觀望,至於未來商轉發電,則估絕對還要10年以上時間。

日期: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