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劑量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劑量共有715項結果
科技

德風健康館重磅邀請粒線體醫學權威 恩世蔓博士訪台深度交流

有一句格言是這麼說的:善意是人們與命運對話的語言,具有左右命運走勢的力量。德風健康館引進德國目前備受關注的粒線體醫學,這或許就是善意改變命運最貼切的形容。

日期:2023-07-06

健康

西瓜不是第一名!「超解渴6食材」含水量破90% ...泌尿科醫師最推「這食物」:男生可多吃

炎熱夏天,身體若缺水、電解質,嚴重恐會中暑。其實除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之外,營養師也建議可以透過「吃」解渴!營養師余朱青推薦6種食材,每種含水量都高達90%以上,不只健康,還能幫助消炎、消水腫,更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水果雖然可以補充水分但不宜完全依賴,民眾也可藉由吃蔬菜增加水分攝取量,並提供其他營養如鉀、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呼籲,碰過許多有泌尿問題的患者,都是因為水喝不夠,因此推薦大家,如果真的討厭喝水,就從「吃水」開始做起。

日期:2023-07-05

產業趨勢觀察

存股助理第345期︱美聯準會可能再升息2碼,長債ETF免驚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上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表示,將會繼續升息,但會謹慎行事,不會過度行動。這無疑是澆了市場一桶冷水,因為大家原本以為聯準會6月利率決策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為這波升息行動畫下句點。但是,我們建議訂閱戶不要對鮑爾「繼續升息」的言論大驚小怪。

日期:2023-06-28

政治社會

宜蘭補習班也爆餵藥!提高專注力,2童吞「聰明藥」...利他能是什麼?有何副作用?食藥署曝來源

今周刊編按:宜蘭縣某補習班爆出疑似為改善學童專注力、提高學習成效,擅自提供學童使用「利他能」藥物。外界擔憂藥品從何而來,食藥署週四(6/21)表示,經初步調查,老師說是其他同學服用剩下來的,全案已交由檢調偵辦中。宜蘭縣衛生局表示,由於該藥為處方用藥、且補習班人員未具醫師資格,已違反《醫師法》,經初步查訪,確認該班106名學童中,有2名學童被錯誤提供藥品。食藥署表示,初步了解是補習班同班同學有依處方使用利他能藥品,剩餘的藥品被拿來餵食給其他孩童。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表示,利他能屬第三級管制藥品,管制藥品僅限提供醫學及科學上使用,否則即屬毒品,且醫學需用要經過醫師診療後才能依處方調劑供應。

日期:2023-06-21

健康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癌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至於10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而10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日期:2023-06-20

政治社會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擴大,幼教總會喊全面暫停餵藥!教育部:依法屬教保服務「將製作託藥用藥資訊」

針對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持續延燒,行政院所組專案小組周一(6/19)召開首次會議,要求衛福部會同法務部,針對是否針對涉及巴比妥的9種複方藥一併納管,在1周內研提具體規劃措施,並要求衛福部與專家學者釐清對巴比妥、苯二氮平類等物質之各種檢驗方式與疑義。行政院專案小組召集人、政委林萬億也向全台教保服務人員溫情喊話,表示非常感謝教保服務人員長年對於提供家長託藥服務的辛勞與努力,此案後續將透過跨部會合作儘快釐清相關疑義,透過親師合作共同維護幼兒健康,讓家長安心。對於幼教總會等團體聲明呼籲幼兒「生病不入校、老師不餵藥」,表示全台教保員將全面停止餵藥。教育部則強調根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教保服務內容包含提供衛生保健安全之服務及教育,且教育部已定令相關準則,要求幼兒園明定託藥相關規範,亦即教保員不能擅自決定暫停餵藥。

日期:2023-06-19

健康

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日期:2023-06-19

精選個股與解析教學

【麥克連】20230618精選個股:三年內獲利增長無虞,與國際大廠簽訂合作協議,兼具市場題材性及未來成長潛力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6-18

健康

偶爾咳嗽頭痛…正妹護理師:我才30歲為何會肺腺癌!不煮飯不菸酒非高危險群,2族群怎自救?

肺癌在台灣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2021年就約有1萬名患者死於肺癌,但其實只要透過早期篩檢,就能提高肺癌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才被網友票選為「全台最正護理師」之一的正妹護理師雅薇,驚傳罹患肺癌,她在IG透露,自己不菸不酒且家族沒有人罹患肺癌,「我才30歲,為什麼會得?」雅薇表示,如果今年沒有自己加做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就算每年X光檢查也看不到,「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她呼籲,該自費的就花下去,好好對待自己。衛福部自2022年7月1起,即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肺癌免費篩檢、肺腺癌免費篩檢),提供肺癌、肺腺癌等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讓台灣成為全球第1個針對具肺癌、肺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肺腺癌篩檢)的國家。

日期:2023-06-13

健康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惡性腫瘤」霸榜41年,肺癌居冠…醫籲「這檢查」不能少:不抽煙也要做

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死亡人數較2021年增2萬4,266人,年增13.9%。而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次為心臟疾病,新冠肺炎則首度入榜,並由上一年度的19名躍升為第3名。

日期: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