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印太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印太共有357項結果
政治社會

原來台灣真的不孤單!為何英美幫忙我國造潛艦 英國對台潛艦技術出口 更飆67億元新高?

上周四(9/28)正式露面的第一艘國造潛艦海鯤艦,是歷經30年前人累積、近七年的努力,才終於出現在國人面前。或許同樣重要的是,身為潛艦技術後進國的台灣,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做出首艦,在台船等相關單位的努力之外,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南韓、印度及西班牙等七國的潛艦裝備、零組件及人才,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不僅如此,英國政府對台灣放行的潛艦相關管制技術出口金額,2022年光是前九個月就達到1億6700萬英鎊(近67億台幣),比之前六年總和還要高!為何這些國家在中國壓力下,仍願意低調幫助我國打造對抗中國海上軍力威脅的重要法寶?或許故事要從2016年底說起。

日期:2023-10-03

科技

海洋委員會攜手金屬中心 辦理「APEC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研習營」

海洋佔地球面積約70%,多年來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廢棄物,在沒有妥善處理的情況下流向海洋,成為我們所熟知的「海洋廢棄物」。為從源頭遏止海洋廢棄物的產生,並尋找海廢應用市場的新潛能,海洋委員會委託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於2023年09月20日假國立中山大學舉辦「APEC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研習營」,分別討論海洋廢棄物在技術面、社區面與跨區合作的各式解決方案,期待透過國際交流,共創海廢新商機。

日期:2023-09-25

政治社會

2024總統大選「四腳督」成局!賴侯柯郭競選腳步加速,過去1個月政見彙整一次看

2024總統大選「四腳督」局勢成型,這場總統賽局中,參與者有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以及在8/28正式宣佈獨立參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四名參選人們在各領域議題,都有其理念與政見,也有不同的解讀或主張。

因台灣特殊的地理、政治與歷史情勢特殊,以及總統主要職權在於外交、國防面,因此每屆總統大選中,對於中國有關的兩岸、統獨議題,以及與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相關的外交議題立場,都是選民高度重視的主題。

隨著各總統參選人競選活動強度、密度都在提升,也透過各種場合提出各類政見、政策及其看法,《今周刊》在此彙整四名2024總統參選人8月底至9月期間的所提各大領域政見或政策,根據時間軸順序整理,供讀者比較參考。

日期:2023-09-25

國際總經

北京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即將揭曉,ECFA讓利恐叫停,台灣該怕嗎? 兩岸貿易戰   —全解析—

(今周刊1395)今年4月,中國對台灣發動貿易壁壘調查,伴隨「終裁日」的臨近,不少人士憂慮,中國或將對台祭出貿易制裁,甚至在最極端情況下,全面終止行之有年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究竟,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的下一步是什麼?如果中國發動貿易制裁,對台灣產業的可能衝擊為何?台灣政府和企業,又能如何「趨吉避凶」?

日期:2023-09-13

政治社會

賴清德公布「國家希望工程」3願景,200人智庫團隊亮相、院士朱敬一入列!政策藍圖召集人是她

2024總統大選升溫,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周三(9/6)召開「國家希望工程」首場發表會,公布執政願景總綱,當場宣布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為競選總部的國家政策藍圖召集人。賴清德並正式提出國家希望工程有三個願景,分別是打造「民主和平的台灣」、「創新繁榮的台灣」以及「公義永續的台灣」,希望國家的主人「人人都有希望,人人都能帶給國家希望」。

日期:2023-09-06

國際總經

東協1000大調查》很多世界歷史將由新南向國家寫下!國貿局副局長李冠志:台灣以大廠帶小廠,輸出巧實力

全球地緣政治變遷、美中貿易摩擦升溫與國際大廠分散風險,推動「中國加一」,在打造安全生產基地需求下,形成供應鏈移轉,鄰近臺灣的東協10國、南亞6國與紐澳2國,合計18國家成為臺灣新南向重點。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李冠志周二(9/5)出席今周刊主辦「深化南向鏈結,共創東協榮景」2023東協臺商一千大調查暨論壇,分享國貿局如何以人為本,搭建合作平台,創下1800億元貿易新高,搶占東協新商機。

日期:2023-09-05

理財

東協1000大調查》台商投資以電子製造為主 專家建議:內需市場也充滿商機

在當前全球「去中化」的浪潮下,許多台商紛紛從中國移向東協國家。《今周刊》採訪團隊實地走訪東協現場,見證全新的製造業強權正在東協興起。但多數台商在當地投資仍以外銷電子製造設備為主,專家建議,面對東協龐大的人口紅利,應積極把握其內需市場的潛在商機。

日期:2023-09-05

政治社會

英國會報告首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中國喊顛倒是非、我外交部:感謝支持

英國國會首度在官方文件上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在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訪問中國大陸時打破政治禁忌。美國媒體POLITICO報導,具有影響力的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卅日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中說:「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台灣擁有具國家地位的所有資格,包括常住人口、界定的領土、政府,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只是缺乏更廣泛的國際承認」。

日期:2023-08-31

國際總經

專訪推手 從新南辦到貿協 黃志芳掌舵下的第一手觀察 台商南向淘金 把握兩大突破口

(1393今周刊)在近年台商產線轉移、布局東協的趨勢背後,黃志芳一路扮演著關鍵角色。從新南辦主任到貿協董事長,他在不同位置,持續為台商與東協國家創造更多交流與商機。

日期:2023-08-30

政治社會

專訪》巴黎司機、服務生都認出的「台灣大使」吳志中 法國從無感到立法護台海 他揭背後轉折

去年八月,中國在台灣周邊實施大規模軍演,台海議題成法國焦點,輿論掀「挺台」熱潮。一支法媒訪問「台灣大使」影片,更在網路上瘋傳,法國人在想什麼?又為何聲援台灣?

日期: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