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口服藥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口服藥共有159項結果
精選個股與解析教學

【麥克連】20211107精選個股:受惠於4Q傳統旺季及2022年解封題材,獲利將大幅增長,轉機味道濃厚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1-07

每週一檔精選個股

【麥克連】20211107精選個股:受惠於4Q傳統旺季及2022年解封題材,獲利持續維持高度增長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1-07

產業個股追蹤報告

【麥克連】20211107產業個股追蹤:COVID-19疫情即將解封的受惠族群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1-07

焦點新聞

輝瑞研發新冠口服藥 降低染疫住院和死亡風險近90%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輝瑞藥廠(Pfizer)5日表示,他們研發的實驗型新冠口服藥能降低染疫住院和死亡風險近90%。繼美國藥廠默沙東(Merck & Co.)口服藥被英國當局核准後,輝瑞也加入研發口服藥戰局。

日期:2021-11-06

健康

現在一堆人想要第一劑打AZ?「混打還未開放!」 醫崩潰:已經丟掉兩劑BNT疫苗

指揮中心近日宣布預計規劃13輪開始施行AZ+BNT的混打,根據許多國外的研究顯示,這樣的效果產生的抗體數較多;由於這個原因,不少民眾希望照這個方式接種疫苗。對此,小兒科醫師張博揚於臉書發文說明,請求大家不要再打電話來診所詢問混打事宜,因為還未開放。他說,一堆人想要第一劑施打AZ疫苗,此輪並無開放,更透露自己已經丟棄兩劑BNT疫苗,若是沒有主動尋求要施打的人,還會丟棄更多!

日期:2021-10-26

科技

重症、死亡率減半 一次上萬美元療程大降至700美元 拚世界回正軌先看它 默克新冠口服藥全解

在疫情仍舊緊張、病毒變異株不斷新增的狀況下,默克研發的新冠治療藥物傳出好消息,從目前公告的數據觀察,默克的研發成果將如何改變全球疫情發展? 對於國內生技產業,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日期:2021-10-20

政治社會

只靠國內市場,根本吃不飽!一文帶你看懂:高端(6547)真正的利多與接下來的3大考驗

高端COVID-19疫苗二期期中分析數據,已由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完成審查並公開發表,標題就是寫<高端新冠疫苗(MVC-COV1901)與其佐劑之安全性與免疫性大型二期研究>,當中的結論:根據牛津AZ疫苗研究所的保護力相關指標(CoP)推估,經過抗體濃度單位的轉換後,預測高端疫苗的保護效力大概在80%~90%之間。這篇文章將從投資的角度分享對高端疫苗的看法...

日期:2021-10-15

國際總經

中國撤退實錄/「新文革管制」讓孫正義、山多利社長心驚:得評估願意被沒收多少再投資

「因為中國管制與壓力乃至新文革,外國企業只好斷念,從中國夢撤退,擔心成為世界製造強國的中國獵食其技術,個人資訊保護法只是為了大型科技企業的利益,更擔心中國掀起台海危機的風險,以及無法防止的房產泡沫崩潰。」這一連串的報導與分析,正是10/19出刊的日文版《新聞周刊》(Newsweek)封面故事,讓各界反應相當強烈,許多日本人在網路留言討論,認為有所遲疑的日本企業早該從中國認賠殺出,否則很難自保!

日期:2021-10-15

政治社會

新冠流感化!當疫情變成延長賽,台灣的下一步在哪?崇越董座聊「防疫3.0」準備

日前受邀到某公家機關演講,進入園區大門時被攔下來量體溫,進入大樓時被攔下來量體溫,進入演講會場時被攔下來量體溫...每一道關卡執行量體溫的同仁都十分盡責賣力,但是,有必要在同一個時段、同一個場域裡,接連量3次體溫嗎?

日期:2021-10-06

健康

默克新冠口服藥有多神?「染疫免住院、打針」 羅一鈞還原台灣如何搶先各國「慧眼」相中這款藥

美國製藥大廠默克(又稱默沙東)研發的新冠肺炎口服藥,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能降低50%的新冠重症、死亡機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該藥的相關採購已在洽談中,究竟默克的新冠口服藥默克有多厲害,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口服藥比打針來得更方便、更普及,染疫後可直接在家吃,讓病患能免住院,改變照護模式。

日期:20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