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台灣歷史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灣歷史共有145項結果
焦點新聞

延攬大報退役從業人員、《民報》復刊新網站上線!永豐銀前總座張晋源接任董事長

創刊於2014年的知名獨立網路媒體《民報》,在2018年由於資金問題宣告解散、結束營運,不過從4月底開始,在該網站上陸續有文章更新,日前永豐銀行前總經理、台灣公益揭弊暨吹哨者保護協會發起人張晋源證實,已接任《民報》董事長。

日期:2022-05-26

生活消費

周遊龍潭,一「桐」穿梭古今 沿線追桐花, 賞遊一日行

我曾騎著單車,從鶯歌沿著大漢溪畔直抵有「龍潭第一街」之稱的三坑老街,早已神往龍潭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致。值此桐花盛開、微風徐徐的春日,我和兩名友人決定邀請龍潭導覽協會徐鳳園理事長,騎乘機車來趟「賞桐人文一日遊」,深刻體驗龍潭之美。跟著我們一起出發吧!

日期:2022-04-07

美食旅遊

周遊龍潭,一「桐」穿梭古今

沿線追桐花, 賞遊一日行。我曾騎著單車,從鶯歌沿著大漢溪畔直抵有「龍潭第一街」之稱的三坑老街,早已神往龍潭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致。值此桐花盛開、微風徐徐的春日,我和兩名友人決定邀請龍潭導覽協會徐鳳園理事長,騎乘機車來趟「賞桐人文一日遊」,深刻體驗龍潭之美。跟著我們一起出發吧!

日期:2022-03-28

政治社會

「不要再打假球!」台灣青年呼籲各黨派:年輕人應有選舉、被選舉權,不要讓年輕人錯過他們的18歲

今天上午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邀請多個青年學生團體、民間團體舉辦記者會,針對立法院院將會於本週五進行18歲公民權修憲案表決,向不分黨派立法委員呼籲「修憲關鍵時刻,勿做歷史罪人」。希望各黨派立委們在週五的修憲案,應投下贊成票,讓18歲公民權的提案能順利出立法院,與2022地方大選一起進行公民複決。

日期:2022-03-23

職場

「我一年拍6部電影,可賺台幣1億啊!」 杜汶澤挺民主被中港封殺 演藝事業歸零 如何在台灣找到第二個人生?

港星杜汶澤剛拿到台灣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的他,事業經營有聲有色,但他沒忘記這口自由空氣的可貴,短短1年間,發起萬華待用餐計畫、成立「香港人學生在台灣」獎學金,運用影響力做慈善。對他而言,發大財花在幫助需要的人身上,很爽。

日期:2022-03-09

政治社會

隨戰爭起落的委託行文化 基隆囝仔讓它再度輝煌

冬末春初的基隆,細雨總是下個不停。市區一條窄巷上的遮雨棚,阻絕了滴滴答答落下的水珠,讓民眾在宛如日式商店街的空間內散步、購物,享受悠閒的午後時光。

日期:2022-02-23

焦點新聞

前法務部長廖正豪除夕病逝,享壽75歲/專剋黑道大哥被稱「掃黑英雄」,支持度曾高達96%

前法務部長廖正豪驚傳在除夕夜病逝,享壽75歲。廖正豪1996年6月繼任前總統馬英九後的法務部長,上任後執行掃黑行動,曾獲9成多民意高度肯定,被稱為「掃黑英雄」。將不少黑道大哥送監服刑,如今傳出除夕夜過世的消息,讓司法界震驚不捨。

日期:2022-02-02

國際總經

「台積電下個工廠蓋在美國,比蓋在亞洲更好!」 為何英特爾CEO認為 未來晶圓廠會比原油更重要?

美國半導體產業龍頭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上周低調訪台前,於本月9日受邀在華府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座談時,對不少產業主題都坦誠以對,從對台積電及張忠謀的看法、台積在美國設廠、英特爾投入晶圓代工的想法,以及晶圓廠及半導體的未來都有。他認為,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蔣介石,第二重要的就是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但他也認為從全球供應鏈再平衡的角度來看,台積電下個新廠落腳美國比落腳亞洲更好,因為全球半導體製程過於集中亞洲,特別是集中在南韓三星電子及台積電手上。基辛格也反駁張忠謀先前看衰他翻轉英特爾的說法,直言在董事會及妻子琳達(Linda)同意及支持下,他已經廢除公司行之有年的65歲強制退休制度,並提出背後的幾個考量。

日期:2021-12-24

生活消費

實踐永續責任,好來邁向美好未來

「清晨的節奏響起,向世界說聲早安~黑人牙膏。」一九九○年歌手張清芳以高亢清亮的嗓音,唱出陪伴許多台灣人一同長大的經典廣告曲,熟悉的旋律讓人琅琅上口,以至於後來還陸續請陳綺貞、徐佳瑩重新詮釋黑人牙膏這首令人耳熟能詳的主題曲。

日期:2021-12-22

公投專區

高嘉瑜聲量狂壓公投 是火燒民進黨還是救球四大公投? 國民黨戰略出錯 反讓綠營超車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受林秉樞攻擊案件,震驚社會各界,又意外扯出綠營網軍內鬥疑雲,後續又扯出新系要角、民進黨前立委段宜康和PChome董事長詹宏志曾為施暴者向媒體關說,引發輿論譁然。事件延燒逾一周,每日個案均有新進展,網路討論度、關鍵字熱搜揭輾壓下週即將到來的四大公投案,也讓藍綠陣營憂心焦點分散。不過,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指出,台灣人慣於對政治人物投票,純粹議題式選舉本就難吸引選民目光,聲量先天上本就難超車單一爭議事件。

日期: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