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同一套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同一套共有118項結果
勞保勞退

超徵4500億還稅於民,發現金、印N倍券都不對!王儷玲:用來補「這大洞」才是正確的

今年政府稅收盈餘達4500億元,有立委呼籲中央要「還稅於民」,引起各方討論「如何還給人民」,有人支持發現金、發支票,有人認為應該印N倍券,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則認為:「應該直接撥補到勞保去,或是成立勞保儲備基金,讓勞保在破產時有錢可花。」

日期:2022-12-27

政治社會

公益信託的今世與來世:迫在眉睫的信託法修法,如何讓公益信託實現目的?

立意良善的「公益信託」制度,近年卻有輿論質疑,這是有錢人的避稅方式、控股工具。而這些質疑是否真有理有據?未來制度又應如何完善,才能讓公益信託發揮積極功能,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功能?

日期:2022-10-07

政治社會

退選後首現身!林智堅談張善政抄襲爭議:誠信比選市長還要重要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自8月初因論文抄襲爭議退選桃園市長之後,已有1個多月未公開露面。今(17)日他復出,現身民進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首場大型造勢活動,和黨主席蔡英文及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一同為沈站台。針對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擔任農委會計畫主持人的研究報告涉抄襲遭農委會認定一事,林智堅說,過去張一直強調「誠信比學問更重要」,如今他也要提醒張善政「誠信比選市長還要重要」,籲張應該用同一套標準,儘速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說清楚講明白。

日期:2022-09-17

政治社會

串聯公私協作、集結眾人智慧 數發部扮「馬達」驅動 打造全民數位韌性 首任部長唐鳳出招

「數位發展部」將於八月底掛牌成立,首任數發部長唐鳳形容,這個新機關就像是一顆馬達,透過公部門與民間協作的運轉模式,來加速台灣數位政策創新與變革,向前推進。

日期:2022-08-24

科技

一位大學教授的告白:不了解新媒體,又沒勇氣重當學生… 線上學習如何解決困境?

隨著科技發展,「長命百歲」越發成為能達到的事實,生活也受到全方位衝擊與影響,生命歷程將不再依循傳統模式:就學、工作、退休,而是延伸出多條路徑。提出前瞻性觀察的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與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J. Scott)撰寫《長壽新人生》一書,描繪人如何藉由學習發展多元觸角,創造嶄新樣貌。

日期:2022-07-15

理財

勞退自提兩大優勢近7成勞工不知道!年輕人8成表態挺勞退自選

你知道勞退跟勞保不一樣嗎?你知道勞退專戶不會倒嗎?你知道勞工自提退休金不但有最低收益保證,還有稅負遞延優惠嗎?上述問題你若都只是一知半解也不需要太難過,因為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發表的最新「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多數勞工都沒弄懂這些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重要議題。

日期:2022-06-10

政治社會

我想讓勞退金變大!「自選標的」論辯17年、反對勞工剩沒2成,為何不開放?理由是這個

增進勞工退休生活保障,是「勞退新制」的核心精神。但讓勞工決定如何運用自行提撥的退休金,是否有助於上述目標,17年來,各方始終爭論不休。隨著國際間的成功經驗廣為人知,國內的私校退撫儲金與好享退專案等實驗也表現不俗,過去幾年,強烈反對的聲音似乎小了些 ; 而自明年起,新進公教人員也將採取確定提撥、並開放個人將退休金專戶資產自選投資組合的退撫新制,屆時,在各種職業別中的退休金制度中,僅剩勞工獨缺「自選」。眼見其他職業別相繼跨出第一步,雖仍有勞工團體對勞退自選深感疑慮,但也有人願拋開既定印象,以開放態度討論。當勞退自選日益受到關注,利弊得失勢必越辯越明,跨出第一步時機,或許即將到來。

日期:2022-06-08

職場

花14年從時薪350元到年收近7千萬!日本第一女公關聊對錢的執念:那年父親為人作保,結果人跑了

作者在18歲到32歲的14年之間,在名古屋當公關小姐。一開始時薪只有1500日圓(約新台幣350),駝著背、感覺不甚開朗,但以真誠與努力的態度,從客戶、工作人員、身邊接觸的人身上,習得寶貴的教誨並認真實踐,最終成為最高時薪26萬日圓(約新台幣6萬),年收入達到3億日圓(約新台幣6千9百萬)以上的日本第一女公關。

日期:2022-05-05

政治社會

1/3或10班以上停課才全校停課,明起實施!憂心沒打疫苗小學生怎麼辦?家長群聚教育部粉專

校園疫情延燒,截至周一(4/11)下午3點為止,全台有18縣市、237所學校全校或部分班級停課(含線上教學),衛福部長陳時中周二(4/12)上午受訪時表示,未來會朝向以「班」為單位。教育部長潘文忠今日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宣布放寬停課標準,高中以下全校1/3以上班級確診或全校10班以上暫停實體課程10天,新標準自明天開始實施,已進行停課的學校,則按照原有程序進行。

日期:2022-04-12

台股

高中同學聚餐,大家驚覺「台股20年根本沒賺錢」!他領悟4件事,存下千萬退休金

從2007 年到2017 年的整整十年時間,我用了許多投資理財書中介紹的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投資方法,從不曾有過一年獲利超過20% 的績效。與股市同好在閒聊投資經驗與想法時,發覺很多人也都有相同的經驗,或許某幾年在股市大賺幾十萬元,但又會在某幾年全部賠光,在長達十幾年的投資生涯中根本沒有真正獲利,這還是相對較好的情況,有好幾個朋友是投資十幾年虧損了好幾百萬元,反倒是在房地產投資賺進好幾百萬元。我們的投資方式都差不多,只是選股方式與投資標的不一樣,但結果似乎都一樣,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股票市場做白工。

日期: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