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國際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國際盃共有124項結果
產業動態

不只病患方便、連醫生都驚豔!她如何和北醫結盟,把「醫病數據」變黃金?

想像一下,原本要花時間記下什麼時候回診拿藥、打疫苗,取而代之的是一則則推播直達手機;連要手寫下來的血壓、心率數據,都可直接上傳到APP,成為醫師看診的參考依據,且病患、醫師都買單,這是怎麼辦到的?

日期:2020-06-19

傳產

4次創業,年營收都破億!從小業務變身CEO⋯黃千芬:別人不敢做的,就是機會

益生菌,是近年保健食品顯學。創立不到5年的健康力,靠電話行銷與線上通路,衝出2億元年營收,還讓逾300位醫生願意背書,在紅海市場殺出一條路。幕後推手黃千芬,不只擔任健康力董事長,同時也是3家公司CEO。不斷創業的她,更準備劍指醫藥整合版圖!

日期:2020-06-15

科技

聯電涉竊密案挨罰1億 交大科法教授分析「台美法制的差異」

晶圓代工廠聯電遭控竊取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營業秘密,台中地院昨 (12) 日一審判決出爐,聯電前員工何建廷、王永銘,及協理戎樂天,遭判處4年半~6年半不等有期徒刑,聯電則遭處1億罰金。對於判決,美光表示感謝,聯電指出將提起上訴。對此,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林志潔,今(13)日凌晨於臉書發文表示,雖然還沒有看到台中地院全部的判決理由,但還是可以從中看出台美相關法制的差異。

日期:2020-06-13

科技

綠能產業發展大步起飛 SEMI看好臺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

「在全球風力最強的20處離岸風場中,臺灣海峽就占了其中16處。」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點出臺灣發展離岸風電的先天優勢。配合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決心,臺灣的離岸風電於2016年起迅速發展,許多歐美國際大廠紛紛進駐,將臺灣做為進軍亞太的前哨站。放眼未來,綠能政策推動不僅能助產業永續發展,更將逐步培養本土風能產業鏈,與國際大廠攜手將臺灣打造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

日期:2020-05-21

科技

乘「風」而起進軍國際 寄望下一個臺灣之光--離岸風電國家隊

繼口罩國家隊後,誰會是下一個領軍台灣打國際盃的國家隊?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理事長高茹萍看好「風電產業」,期許「離岸風電國家隊」能成為下一個喊出「Taiwan Can Help」的台灣之光!

日期:2020-05-19

職場

女性創業如何打出一片天? 曾珊慧:成功女人的背後,要有一群人幫忙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一頭短髮搭配一席襯衫套裝,財團法人中山管理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曾珊慧,談起女性創業,眼神中流露著自信,並以自身協助女性創業的經驗,讓大家知道,台灣女性如何在創業領域打出一片天。

日期:2020-04-30

科技

疫情若捲土重來台灣恐成重災區?生技業認清不能靠別人 組國家隊自製疫苗藥物

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可能是這些日子以來,台灣最忙碌的人之一!

日期:2020-04-29

科技

疫情若捲土重來台灣恐成重災區?生技業認清不能靠別人 組國家隊自製疫苗藥物

人類對抗武漢肺炎病毒,已經開始轉守為攻!200多種疫苗與藥物,以及難以計數的檢測試劑刻正如火如荼地研發當中。低迷6年的台灣生技製藥產業,透過國際合作與產業上下游串聯,紛紛在疫苗、藥物與檢測等領域產品進行突圍。對抗這次疫情,台灣不但沒缺席,還正嶄露頭角中!

日期:2020-04-29

政治社會

「台灣將捐1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 蔡英文:防疫要打「國際盃」

由於擔憂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恐因清明連假人潮出現防疫破口,總統蔡英文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防疫及相關因應措施再次發表「敞廳談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暨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外交部長吳釗燮、經濟部長沈榮津也一同出席。蔡英文在會中表示,未來將率領防疫國家隊打「國際盃」,與其他國家一同「區域聯防」抗疫,會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

日期:2020-04-01

科技線上

「台灣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 拚造生殖醫學的「台積電」

編按:台灣「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創造的第一例試管嬰兒於1985年4月16日誕生,開拓台灣生殖醫學的新頁。如今,台灣生殖醫學以36.7%的試管嬰兒治療著床率高居全球第二、僅次美國,試管寶寶數量已突破十萬,台灣更成為亞洲不孕患者求診的首選。然而,不婚、不育使台灣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國內不孕求診人數更超過4萬人。在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屆滿35年之際,曾啟瑞於今(16)日成立亞洲型旗艦型生殖中心「TFC臺北生殖醫學中心」,匯集國內一流名醫,打造利於胚胎發展的頂尖實驗室環境、體貼患者心理的候診空間,並以「生殖領域的台積電」為目標,締造台灣生殖醫學的新里程碑。究竟曾啟瑞如何做到的?以下為《今周刊》採訪團隊的深度專訪。

日期: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