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國際關係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國際關係共有235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旅美學者林夏如:台灣內部挑戰與中國威脅同等嚴峻

旅美學者林夏如撰文指出,中國對台灣帶來生存威脅,但台灣內部也面臨人口銳減、能源困境、政治兩極化和國際化不足的嚴峻挑戰,台灣需要凝聚決心並與國際密切合作。

日期:2021-06-26

全台防疫報導

接種後疫情卻燒得更旺…這3個關鍵因素告訴你 為何中國疫苗外交成效可能很掉漆

美國總統拜登於6月上旬宣布,美國政府將購買5億劑輝瑞(Pfizer)疫苗,無條件捐贈給92個中低收入國家,該消息所揭示的,是美、中之間「疫苗外交」(vaccine diplomacy)競爭的白熱化,而就後續發展來看,雖然中國較早啟動疫苗外交,但美國極有可能迎頭趕上。

日期:2021-06-25

政治社會

借鏡國際經驗》專訪以色列衛生部司長拆解疫苗接種戰略 總理30通電話「纏」出疫苗 從每日確診七千到全解封

半年前,飽受疫情所苦的以色列人民,憤怒地上街示威。但在快速施打疫苗後,這個九百萬人口的國家,在六月一日全面解除禁令,台灣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日期:2021-06-02

政治社會

台灣與戰爭的距離:應替所有方案做準備

關於最近俄軍兵臨烏克蘭,以及解放軍緊盯台灣等事件,讓某些圈內人士提出警告,認為俄羅斯與中國很有可能一起測試拜登政府的底線。同時也有人認為,中俄兩國認為美國無力或無心協防台灣或烏克蘭,因此打算在這個時機點上同時出兵,以達成收復「昔日城池」的目標。另一派則分析說,無論是烏克蘭和親俄民兵的武裝衝突,解放軍機擅闖台灣防空識別區、或者派遣遼寧號在台海周邊進行軍演等,都僅僅只是試探而已。把這些小事件解讀成大規模軍事行動(入侵計畫等)的前夕不僅過於誇大,而且只會白白替張牙舞爪的國家強化其威嚇作用,反而對受到騷擾的國家人民造成更到大的心理壓力。

日期:2021-05-10

國際總經

比特幣市值超越台積電!中美貨幣戰,為何「比特幣」有可能成為台灣的另一座護國神山?

近期比特幣價格突破新高,股市名嘴與投資論壇一時間沸沸揚揚,能說上幾句的彷彿都晉升加密科技專家。身為史上最快市值達到一兆美元的資產,並同時擁有最高的「調整風險後報酬率」(Risk-adjusted return,代表收益高波動風險低),比特幣成功抓住了投資界的目光。

日期:2021-05-03

國際總經

萬一「台海出問題」... 菅義偉:不能預判我國一定會以軍事力介入

日本首相菅義偉於本月17日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舉行美日領袖會談,聯合聲明中明確載明台灣,其中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不過,事隔不到1周,前天(20日)菅義偉接受備詢時澄清,上述聲明「沒有預設軍事參與」。

日期:2021-04-22

傳產

負債600億卻蓋出101大樓華麗翻身!「地表最強還債阿嬤」生活低調,身價百億仍開Toyota

近日,高齡103歲、人稱「東元阿嬤」的林明穱,發出公開信力挺爭奪董事長大位的長孫黃育仁,為東元這場父子相爭的董監事改選大戰投下震撼彈,由於這位號稱地表最強的百歲阿嬤縱使退休,仍具有實質影響力,散戶及創始股東站在黃育仁一方的機會大增,阿嬤一出手,身為女婿的東元董事長黃茂雄恐將在這場父子相爭中失利。

日期:2021-04-14

傳產

長榮貨輪卡船6天 埃及損失近290億台幣 賠償責任算誰的? 長榮海運這樣說...

長榮海運今(1)日下午舉行法說會,日前旗下超大型貨櫃租船長賜輪(Ever Given)於蘇伊士運河擱淺卡船,現已脫困,惟後續賠償問題仍有待釐清,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在會前出面說明。謝惠全受訪時一再強調,長榮海運此次是租船,因此曝險程度很低,「幾乎是免賠」。不過,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目前將長賜輪移往運河內的大苦湖(Bitter Lake)停泊接受調查,並強調調查結果出爐前不得離港。意味船上貨物要送抵收貨人手中,還要一段時間。

日期:2021-04-01

政治社會

土耳其的對台政策:從兩岸關係到敘利亞難民

蔡英文總統對於土耳其愛琴海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造成嚴重災情,表示慰問,隨後向地震受害者捐贈七萬美元並提供相關援助,對此土耳其總統透過推特感謝台灣關心該國地震災情,並貼上中華民國國旗,不過隨後又刪除這面國旗貼圖。台灣外交部表示,這起因於中國對土國的施壓。

日期:2021-02-09

政治社會

台灣防疫關鍵一役:花錢隔離檢疫,不如砸錢買疫苗

編按:過去一年多來,台灣防疫成績一直在國際間名列前茅,然而,自疫苗問世以來,眼看美國、英國等國都已陸續施打,全球疫苗注射破億劑,卻有逾6成集中富國,以色列估計更有37%總人口施打過,台灣的疫苗採購還是遲遲只聞樓梯響,比50幾個國家晚取得疫苗。對此,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湯先鈍教授認為,用道德來譴責他國政府的疫苗政策,是最不切實際的。台灣該如何避免掉入「贏在防疫起跑點,卻輸在疫苗終點線」的泥沼呢?湯先鈍教授建言如下。

日期: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