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外包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外包共有1251項結果
ETF

00878換股了!聯電、世界先進、統一擠進成分股名單,必須剔除4檔股票,會是AI股?答案出爐

市場矚目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換股潮於本周正式啟動,儘管國泰投信尚未公布官方版的成分股增刪名單,但從這兩個交易日00878的成分股持股權重就能看出端倪,新增成分股包括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與統一(1216)。

日期:2023-11-23

國際總經

電動車得特價才賣得出去…全球價格割喉戰鴻海挺得住?「它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殺出血路」

鴻海(2317)與裕隆(2001)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2258),周一(11/20)在台灣創新板掛牌上市,為台灣電動車發展再造新里程碑,但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和各大傳統汽車製造商多年來砸錢發展拓市,原本獨尊綠能的時代,現在需求竟然開始降溫。業者被迫降價促銷,自家電動車才賣得動,還不得不重新評估投資腳步,對於鴻海在內尚未量產、但積極進軍電動車市場的業者,挑戰更是加倍。

日期:2023-11-20

科技

少了中國市場卻增加更多盟友!台積電、聯電、力積電紛紛集結日本,「台日聯盟」將是未來20年大趨勢

地緣政治的衝擊,對全球電子業持續發揮巨大的影響,不過,在美中對決的態勢下,台灣可能失掉部分大陸市場商機,但卻開啟更多與其他盟友的合作空間,其中我最看好的就是台灣與日本的聯盟。台日積極展開更大範圍及更高層級的聯盟合作,將是未來20年台灣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大趨勢。

日期:2023-11-17

國際總經

中國電動車「比亞迪」低價搶市...再逢高通膨+高利率夾擊 2024車市亮黃燈!國際大廠高度警戒

面對高利率與中國車廠低價化衝擊,讓過去自信滿滿的特斯拉與傳統車廠備感壓力,紛紛對明年車市示警,將考驗著每家車廠。

日期:2023-11-17

政治社會

聚焦四大供應鏈移轉熱區提升企業競爭力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與外貿協會近期辦理的【2023供應鏈布局論壇暨市調發表會】,邀請泰國、印度、墨西哥、波蘭等各區域市場專家,聚焦四大供應鏈移轉熱區的布局策略與衍生商機。

日期:2023-11-15

政治社會

亂象》數十年沒專法可管 「22縣市出現22種制度」 食安出包 165萬名學生營養午餐誰把關?

學校營養午餐挨批「不營養」,食安屢出包,餐費用途更是不透明,各縣市制度紊亂,攸關全台上百萬國中小學生健康的學校午餐,幾十年無專法可管,孩子在校到底吃了什麼?

日期:2023-11-15

科技

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 助攻臺灣能源轉型新商機

極端氣候挑戰兵臨城下,為守住地球暖化一.五度C防線,全球已有一五一國承諾二○五○淨零碳排,扭轉自工業革命以來,化石做為主要能源來源途徑,帶動綠色能源轉型與新興綠能商機崛起。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工研院在臺南打造全國唯一以綠能科技為中心的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研代表交流最新成果,助攻臺灣能源轉型商機,共創綠能科技新未來。

日期:2023-11-09

政治社會

柯文哲喊出2030能源配比,笑賴清德不敢提「2025非核家園」!賴辦:柯真的是「柯學家」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周三(11/1)公布其能源政策規劃,氣候對策為「實踐淨零碳排」,三大實際作法分別是「擴大再生能源,逐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帶動產業的低碳轉型」及「符合公正轉型精神的在地淨零碳排,不要讓能源轉型淪為黑金勢力的溫床」。柯文哲也強調應「務實減碳」,並重申核二、核三應延役,核四要安全總體檢,且不應強硬設立核能退場時間表,要等再生能源的發展能夠接上能源缺口,再讓核能退出發電行列。柯文哲陣營所提出的2030能源配比,為燃氣發電45%、再生能源30%、燃煤15%、核能10%。柯文哲也不忘隔空叫陣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問對方敢不敢出面大聲宣示「2025非核家園」,並笑稱賴「只要講這句,保證被電到死」,並稱賴若不出來宣示,就是反對總統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方針,「讓他們兩個先矛盾」。對此,賴清德競選總部發言人郭雅慧隨後反擊,柯文哲洋洋灑灑說一大篇,實則讓台灣走回核能老路,讓核能復辟,這種用「感覺」來攻擊執政黨,把感覺當科學,果然是很「柯學家」。

日期:2023-11-01

傳產

日本現場》從東京車展到愛知縣氫燃料電池、儲氫瓶基地 豐田氫能車戰略曝光 台廠能受惠?

暌違四年的東京車展上,除了各家車廠端出電動概念車「秀肌肉」,更有不少氫能源車亮相, 而豐田的氫能巴士即將於十一月引進台灣,是否意味著氫能車離上路不遠了⋯⋯。

日期:2023-11-01

科技

日系VR頭盔、國際CIS廠都少不了它 慘業逆轉勝 澤米「鍍」成台灣半導體後盾

台灣有家位於苗栗的專業鍍膜公司澤米,打進中國、日本、美國重要科技公司供應鏈,也成為台灣半導體業的合作夥伴,究竟公司是怎麼做到的呢?

日期: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