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外送平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外送平台共有242項結果
生活消費

不賣蛋塔反掀搶購潮,日銷售500顆暴增到1700顆!肯德基跨足甜品市場,背後打什麼算盤?

「肯德基宣布,將正式跟蛋塔劃分界線?這次不賣蛋塔了!」5月18日,肯德基大動作發出預告,拋出疑似不賣蛋塔的震撼彈,引發各界關注,甚至還掀起搶購熱潮。有肯德基員工私下透露,自從該消息發布後,蛋塔銷售量從每天500顆暴增到1700顆,甚至還出現原料不夠用的情況。

日期:2022-05-23

生活消費

肯德基為何不賣蛋撻了?聲明「正式與蛋撻劃分界線」 外送單藏線索:事情不簡單

麥當勞沒薯條,現在肯德基也不賣蛋撻,速食界發生了什麼事?肯德基(5/18)在臉書拋出重大聲明,「我們將與蛋撻劃分界線」,消息一出讓不少人震驚直呼以後去哪裡買好吃蛋撻?不過有網友意外點進外送平台卻發現,肯德基藏有一些「蛋撻未來線索」。

日期:2022-05-19

國際總經

「中國今年GDP若超過5%,一定是假的!」經濟學家:習近平捏出的新中國,大概只比蘇聯好一點

江西小城冒出了世界鋰礦之王,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超過特斯拉……,新能源產業倏地崛起,這是中國經濟的激昂進行曲!平台經濟市值猛跌、補教業一夕絕殺,互聯網龍頭被迫轉向……,曾經火熱的產業驟然失溫,這是中國經濟的黑色安魂曲。但,當產業曲目完全緊貼領導者的喜怒哀樂,中國的長遠前景卻也蒙上陰影。「2022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帶你看懂習近平主導的中國悲喜;以及在如此劇變之下,台、港、中三地競爭力的未來消長大勢。

日期:2022-05-11

科技

歡迎回家家樂福 數位管理守護十八般武藝同仁傳遞服務價值

家樂福在台灣至今已邁入33個年頭,用在地的心來培育零售專業人才,服務每一位顧客!家樂福宣示以成為全球食物轉型的領導者為公司願景,推廣每個消費者值得最好的影響力,同時連續六年獲得零售最佳服務奬。近年來,家樂褔努力建構讓顧客最滿意的零售生態圈(ecosystem),也在數位轉型年代,期許成為「最數位化的零售公司」,藉由數位技術提升顧客服務,讓工作夥伴學習數位技能、並善用數位工具提升管理效能和夥伴工作上不同的體驗。

日期:2022-05-10

焦點新聞

疫情升溫! 晶華、喜來登重啟外帶外送自救…君悅還推「黃金時刻」12小時住宿,從早7到晚7

隨著本土疫情升溫、確診病例增多,居家隔離需求隨之增加,飯店業者看準商機推出防疫住房專案,並重新啟動餐點外送外帶服務,為此波疫情備戰。

日期:2022-04-28

焦點新聞

小七攜手雲端廚房賣熱便當,「這區域」率先開賣 10點前訂中午就可取餐

受到疫情影響,民眾偏好快速購物或仰賴外送,統一超商(2912)看準其需求,攜手全球首家IPO雲端廚房Just Kitchen(JK廚房),推出就近購買熱便當服務,同時,與外送平台「foodomo」合作提供外送自取。

日期:2022-04-18

焦點新聞

從芒果乾、瓶裝果汁到特大芒果冰沙 大苑子為何頻頻推新品?董事長揭背後盤算

鮮果飲品大苑子今(13)日舉辦芒果季記者會,推出1000c.c.的愛文芒果冰沙最大杯,董事長邱瑞堂表示,希望新品能帶動營收成長2成以上。同時,邱瑞堂強調,現階段展店不是重點,是要透過開發產品維持單店營收,接觸更多客人,「大苑子不是手搖飲,而是替水果創造更高價值的產業。」

日期:2022-04-13

政治社會

這竟是2022上海灘…「給你吃什麼就吃什麼」!李立群搶到沒肉的饃和一顆白菜「已經是盛宴」

上海單日確診數衝破兩萬例,而封城的亂象在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後,顯得更為難以控制。堅持清零的中國當局實施強硬封城,讓糧食短缺、物資缺乏,不少社區居民為了搶物資,與防疫人員對槓,而近年移居當地的金鐘影帝李立群,也在抖音上無奈地說,雖然有團購服務,但也不是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只能「給你吃什麼,就吃什麼」!

日期:2022-04-09

傳產

18位產業大老赴總統府…他們為何訂單滿手,卻嗨不起來?一文解讀製造業老闆的「新三缺」苦水

一場企業主與小英總統的餐宴,揭製造業頭家們最迫切的「三缺」苦水!2月底,中午12點,總統府三樓台灣虹廳,18位產業界人士與總統的午宴低調展開。午宴中,包括總統府資政暨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暨苗成企業董事長賴博司、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暨鳳記國際機械董事長魏燦文,以及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哈伯精密董事長許文憲等,多位製造業重要老闆們一一現身。

日期:2022-04-06

科技

18位產業大老赴總統府…他們為何訂單滿手,卻嗨不起來?一文解讀製造業老闆的「新三缺」苦水

一場總統宴,老闆們向小英吐的苦水不是水、電供應隱憂; 缺地、缺工、缺宿舍,才是當前台灣製造業的頭號大敵。 「新三缺」的難題,是否真比想像中更嚴峻? 《今周刊》採訪團隊前往台中、嘉義、高雄三大現場,一探究竟。

日期: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