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大學醫學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大學醫學系共有121項結果
健康

早餐店老闆娘因胃食道逆流就診,結果胃鏡一照竟是第二期胃癌!胃腸肝膽科醫師教你分辨:胃炎vs.胃癌

門診時,因應病情需要的時候,我會建議病人照胃鏡,但是對於照胃鏡的恐懼,時常會在病人做與不做的猶豫掙扎之間顯露無遺。「上次做胃鏡好不舒服,以後都不想做了!」、「隔壁陳媽媽說做胃鏡很可怕……」、「除了照胃鏡之外,沒有其他方法了嗎?」(口氣通常很絕望)

日期:2022-10-30

健康

阿伯左側無力以為中風,檢查竟是肺癌轉移!胸腔內科權威:當X光片能發現罹癌,其實已離死亡很近

千禧年以前,有8成5以上的肺癌病人,一經確診時,連開刀的機會都沒有;有時,當我不想讓數字顯得如此張牙舞爪,會將8成5改說成8成。但這幾乎無法帶來效果,聽者的震驚程度並沒有因此而銳減。當年,電腦斷層雖然早已問世,但技術與費用仍有很大的限制,肺部檢查與肺癌篩檢大多只能仰賴胸部X光。但X光片有太多的重疊,骨頭、肺血管、橫膈、心臟⋯⋯這張透視的片子裡,能夠隱匿的暗角太多,即使看片精準、經驗豐富的胸腔科醫師,有些時候也無法在片子中找到那些想極力消滅的罪犯。

日期:2022-10-21

健康

如果已經覺得很痛苦,那麼辭職也無妨...精神科醫師:人生是你自己的,世上沒有什麼比你自己更重要

我想請問覺得自己符合許多危險訊號的人——你是不是認為「不應該請假」、「如果勉強要休息,就是只能到把特休用完為止」?所謂請假,只不過是那天不上班,也不領酬勞,完全不違法。要是必須請假讓身體休息的日子變多,確實是個危險訊號,不過,害怕請假而勉強工作,更是危險。

日期:2022-10-18

健康

曾看過10個兄弟姐妹就有7個確診肺癌...台大名醫陳晉興:做為胸腔專科醫師,我們家的防癌良方

肺不會傳染,但是會遺傳。所謂傳染是透過細菌、病毒傳播,當「人與人連結」接觸過於緊密時,遭到感染後生病;遺傳則是與基因有關,因著家族基因特性所帶來的疾病。像肺癌就有高度「家族史」關聯性,尤其華人具有特殊基因變異,有研究發現,親等愈近或在三親等內罹患肺癌的人數愈多時,其他家人得到肺癌的機率就愈高。

日期:2022-10-13

健康

她屆齡退休卻健檢發現3.2公分肺腺癌腫瘤:曾覺得提前退休可惜,回頭看,時間都用在工作才可惜

王女士(化名,70歲)個性開朗、熱情,堪稱「資深玩家」,游泳、打球、跳舞樣樣來,興趣相當廣泛;新冠肺炎疫情前,時常出國旅遊。然而,就在屆齡退休、準備迎接更寬廣的人生時,確診了肺腺癌。她勇敢、堅毅的面對,不僅為自己拍下美美的「畢業照」,還慰勞自己住進杜拜帆船飯店,灑脫的說:「罹癌又何妨?跟它直球對決就是!」

日期:2022-08-18

政治社會

他放棄行醫、38歲跑去考台大法律,繞一圈又回醫界!薛瑞元接衛福部長,陳時中:他是我好兄弟

編按:衛福部長陳時中昨正式向行政院長蘇貞昌請辭,接任人選為衛福部政次薛瑞元,而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接任衛福部政次,陳時中大讚兩人適任,坦言捨不得一起打拚2年的指揮中心團隊,但總算「可以安心離開」。陳時中於日前也說,薛瑞元是他的好兄弟。薛瑞元也說,「這個沒有錯」,他擔任衛生署(現衛福部)醫事處長時,陳時中就是衛生署副署長,兩人認識很久了。

日期:2022-07-15

政治社會

快訊》陳時中繼任人選拍板!薛瑞元接衛福部長、王必勝任次長…「疫情指揮官是他」

前衛福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請辭之後,不少人好奇,後續會由誰接任職務,對此,今(7/15)日行政院已拍板決定,將由次長薛瑞元出任部長一職,王必勝則擔任衛福部次長。

日期:2022-07-15

職場

曾登WHO演講、被國際譽為「針刺安全深度之父」 中研院首位針灸院士林昭庚:要讓「中西合璧」更進化

早在當選中研院院士前,林昭庚就被國際譽為「中西醫結合之父」,他不僅以實證研究提升針灸治療安全性,更替中西醫創造對話平台,推動醫學進展。

日期:2022-07-13

健康

遠離失能才能好好老!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動起來就對了

2020年史丹佛大學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台灣臨床醫學領域共有241位上榜,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排名第2,也是高齡醫學領域唯一的獲選者。身為知名的高齡權威,他掛心的是,如何讓現在及未來的長者都能遠離失能、失智。

日期:2022-07-11

健康

前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告訴你:為什麼小兒外科沒有小手術?

小兒外科沒有小手術?初次看到這題目,大家不免心裡打問號?我們開單側兒童腹股溝疝氣,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師一般十五分鐘內就完成了,難道這不是小手術嗎?還有,割包皮或切除病人身上的小腫瘤,多能在不長的時間內完成,病人多數不必住院,為什麼筆者不認為它們是小手術?

日期: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