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封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封殺共有304項結果
傳產

台酒8月審過12月突喊卡!石斑魚、台啤接連遭禁,水產品業者:沒必要讓中國糟蹋啦

中國以註冊登記不全為由,暫停台灣數千件水產、食品進口,衛福部食藥署控遭受「雙標」待遇,昨(14)日一口氣公布中國要求各類業者填寫的31份申請文件,當中不僅食品製程、配方涉及機密,令諸多業者卻步,台酒更無奈透露,8月已補件通過,12月仍無預警遭禁,今早再接獲補件通知,要求內容卻與上次雷同「很難理解,只能再送一次。」

日期:2022-12-15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1215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2-15

國際總經

美國「核融合技術」重大突破!3大優勢一次看...從「技術→商轉發電」時間估10年以上

美國核融合實驗昨(13)日發布重大突破,產出的能量遠高於引發反應所使用能量,約達150%(1.5倍),是項重大的里程碑,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台灣原能會核研所分析,未來實現核融合發電機會越來越高,但尚未看到實際數據,國際對美國研究仍處觀望,至於未來商轉發電,則估絕對還要10年以上時間。

日期:2022-12-14

焦點新聞

日本「紅瑪丹娜」蜜柑3公斤要價3600元、貴婦照狂買!為何「水果王國」台灣達不到這層次?

近年台灣精品超市越來越多,包含Mia C’bon、city super、微風超市等都深受有錢太太青睞,創造出貴婦經濟學,尤其日本頂級水果價格令人瞠目結舌,但仍有忠實消費者買單。最近架上悄悄出現連日本人也不知道的「紅瑪丹娜」蜜柑,3公斤要價約3600元。反觀台灣國產柑橘雖然甜度世界第一,卻很難賣到精品價,昔日被稱為水果王國,超市架上自其他國家進口的蔬果比例卻越來越高,直到今年為止,台灣水果出口已萎縮六成,農產貿易逆差高達126億元。

日期:2022-12-14

政治社會

「已多年沒外銷中國」,義美坦承這件事做不到…標示「中國台灣」也非保命符?多家業者仍闖關失敗

中國在12月9日突然以以註冊資訊不完整為由,暫停台灣多項知名酒類、飲料、糕餅等產品進口,台灣啤酒首當其中,原定的訂單全數暫停出口,而台灣食品廠包括義美、統一、黑松、泰山等在名單之列。不過,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坦言,「早已在2年前就放棄補件」;而同樣被擋的糕餅業者「佳德」則選擇深耕台灣。至於統一、黑松仍持續往中國努力耕耘。

日期:2022-12-13

國際總經

中共封殺台灣農漁產品、抹黑台積電,謝金河:「以商逼政」極致手段…籲政府「大氣魄」解決

是政治問題,不是貿易問題!兩岸山雨欲來!九合一選舉結果,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慘敗,這次國共兩黨合作無間,中共作球,國民黨也接得很好,而且,懂得把小放大,讓對手難以招架。

日期:2022-12-13

政治社會

「以商逼政」重出江湖!王丹直指中共封殺台灣產品出於「政治動機」:提前介入2024總統大選

中國近日突襲封殺我國多項水產品、飲料及酒飲,包括金門高粱、台灣啤酒、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黑松沙士都在封殺名單上,中國六四天安門民運領袖王丹昨(11)日表示,這次封殺分明是出於政治動機,且代表中共已經提前介入2024年總統大選。

日期:2022-12-12

政治社會

糖奶油加多少?佳德鳳梨酥「敏感配方比」中國要求交出來!老闆娘放棄補件:感覺是不想我們註冊

全球輸往中國的食品、加工品、貯存企業,都被要求須向中國海關總署申請註冊,台灣業者雖依規進行相關補件,卻從12/8起陸續傳出午仔魚、秋刀魚等水產品,以及台灣啤酒、金門高粱等飲品陸續以文件問題遭到中國暫停輸入。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目前台灣被暫停進口2400多件,「我們一家家問過了,有1800多家不願意再進行註冊,但我們會持續努力,讓它們可以繼續銷往中國去」。不過,補件的複雜度以及涉及敏感鳳梨配方,讓台北糕餅名店佳德老闆娘林月英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佳德不想再補件了。

日期:2022-12-12

政治社會

「早在去年就不太順暢⋯」中國封殺台啤,台酒證實:12月訂單全喊卡!影響多大、損失金額曝光

繼水產品之後,中國以註冊訊息不完整為由,再禁台灣具指標性的飲料,包括台灣啤酒、金門高粱、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黑松沙士等,對此,台酒今(10)日證實此事,急發聲明指出,台灣啤酒12月要出口到中國訂單,遭全數暫停出口,甚至連蒸餾酒、釀造酒註冊編號都被取消,台酒無奈表示,被對岸禁酒「已不是第一次」。

日期:2022-12-10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1130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1-30